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年第6期文章
  • 比较不同方法介导Gαi2羧基末端肽基因拮抗心肌细胞迷走神经效应的研究

    目的通过质粒电穿孔法、腺病毒转染法(rAd)和9型腺相关病毒转染法(rAVV9)转染Gαi2羧基末端肽(Gαi2lp)基因至乳鼠心肌细胞,比较不同方法的转染效率、心肌毒性以及对胆碱类药物迷走神经效应的拮抗作用,探寻Gi3ctp基因功能表达的佳转导途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DC316-Gαi2ctp-mCMV-EGFP(质粒电穿孔组)、重组腺病毒rAd-Gαi2ctp-mCMV-EGFP(rAd组)和......

    作者:孙庆权;芦颜美;王红丽;周祁娜;周贤惠;汤宝鹏 刊期: 2016- 06

  •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DANISH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有症状的非缺血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非缺血性心衰),如扩张型心肌病,经至少3个月佳药物治疗后,如果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预期存活>1年,推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以降低心脏性猝死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推荐级别为I类,证据级别为B级.对合并心电图QRS波增宽(≥130ms)的患者应植入心脏再同步......

    作者:黄德嘉;张澍 刊期: 2016- 06

  • 推广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有QRS波增宽的收缩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左心室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室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并可能降低远期疗效.......

    作者:华伟;张澍 刊期: 2016- 06

  • 左心室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二例

    病例1:患者男,47岁,间断上腹部胀满5年,伴心悸、气短和双下肢水肿半年,于2010年1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间断出现上腹胀满感,伴有胸闷、心悸和气短,但无胸痛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射血分数(EF)0.5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6~82mm,左心房内径(LAD)42mm.因怀疑“酒精性心肌病”开始戒酒,但戒酒后5年来症状持续......

    作者:张健;王永德;陈卫强;王晓梅 刊期: 2016- 06

  • 特殊起搏心电现象——心房起搏脉冲至心房除极延迟一例

    患者男,78岁,外院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11年,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门诊程控时发现“电池耗竭”收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辅助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扩大.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2型糖尿病.予以心电图监测,次日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更换及植入术,备永久起搏器(SENSIALSEDRL1DDDR,美国美敦力公司),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予1%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静......

    作者:吕航;余秀明;覃杰;施燕;谌秀玲;刘鸣 刊期: 2016- 06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各项临床基线参数.住院期间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采集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术后6个月通过测量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

    作者:顾敏;华伟;丁立刚;王靖;樊晓寒;刘志敏;薛聪;金汉;张澍 刊期: 2016- 06

  • 左心室四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20例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的CRT患者,术中观察心脏静脉解剖特点、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及起搏向量选择;术后随访观察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阈值变化、膈神经刺激(PNS)及CRT反应性.结果共20例4极CRT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

    作者:周颖;徐晓红;潘轶文;徐耕 刊期: 2016- 06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病因相匹配的20例植入传统左心室双极导线患者,组成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右心室传导时间(LV-RVconducti......

    作者:蓝荣芳;徐伟;狄文成;吉文庆;李晓宏;余洪松 刊期: 2016- 06

  • 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是心脏的主导起搏点,特点是具有稳定的自律性和传导性.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连接处的一个区域,起搏点可以在区域内移动,激动标测显示,当心率较快时,冲动产生于窦房结的上部,相反,心率较慢时冲动产生于较低的部位,因此临床上可见到窦房结游走性心律,属于生理性[1].窦房结的供血主要来自窦房结动脉,其生理特点为窦房结动脉的灌注压可以影响窦性节律,动脉扩张时窦性心律减慢,相反动脉收缩时心率加快.......

    作者:何树楠;田颖 刊期: 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