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评价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疑似NMS患者并符合入选标准共69例为晕厥病例组,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同选6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的HRV差异.结果①晕厥病例组69例经HUTT诊断,阳性反应者共49例,诊断阳性率71.0%.阳性反应类型中混合型29例(59.2%),心脏抑制......
作者:王惠歆;宿燕岗;林靖宇 刊期: 2017- 01
-
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初步评估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风险预测价值.方法选自阜外医院及山西大医院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房颤持续时间48h为界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A组≤48h;B组48h~7d),分别进行CHA2DS2-VASc评分,观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之间不同分值.结果A组有5例(9.62%)血栓性疾病,其中4例(7.......
作者:相晓军;贾玉和;李学文;范国权;乔楠 刊期: 2017- 01
-
持续性心房颤动个体化射频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个体化导管消融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其与常规2C3L消融策略的差异性.方法选自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消融策略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个体化方法,n=40)和对照组(2C3L方法,n=40).研究组消融策略:首先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然后根据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消融.对照组消融策略:完成双......
作者:李腾;詹贤章;薛玉梅;方咸宏;廖洪涛;魏薇;吴书林 刊期: 2017- 01
-
一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中心一年随访结果
目的观察一代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单中心1年随访结果,探讨CBA的中期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CBA治疗房颤患者159例,分析3、6、12个月及1年后成功率,研究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23mm球囊组和28mm球囊组,根据学习曲线1~50例与51~159例阶段不同组别进行统计比较各组单次手术成功率.结果单次CBA术后平均随访......
作者:林亚洲;陈林;连亮华;陈建泉;吴梅琼;杨志平;张建成;翁川晴;廖学文 刊期: 2017- 01
-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伴电复律患者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估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伴电复律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及直流电复律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n=60例)和华法林组(n=36例).所有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无左心房血栓.达比加群酯组:围术期110mg或150mg,2次/d口服,少服用至术后2个月.华法林组:围术期......
作者:丁明英;王祖禄;杨桂棠;梁明;金志清;孙鸣宇;梁延春;韩雅玲 刊期: 2017- 01
-
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伴不同类型窦房结功能不良的疗效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不同类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FCA的PAF患者228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前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PAF伴快-慢综合征(TBS)不伴慢-快综合征(BTS)为1组;PAF伴BTS不伴TBS为2组;PAF伴TBS伴BTS为3组;PAF不伴TBS不伴BTS为4组.所有患者RFCA术......
作者:张其银;张宇桢;刘明;邹操;陈弹;惠杰 刊期: 2017- 01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致右侧膈神经损伤一例
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主要严重并发症包括纵隔血肿、心脏压塞、食管心房瘘、重度肺静脉狭窄等,导管消融导致膈神经损伤报道颇少,现报道1例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引起的右侧膈神经损伤.......
作者:陶文其;孙育民;曹宾;王骏;张雁;周赟 刊期: 2017- 01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是近年被认识的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并发症.其定义为:房颤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新发的、或较前明显恶化的呼吸困难、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并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左心房舒张功能异常,排除二尖瓣关闭不良及肺动脉狭窄等继发因素,这样的一组发生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左心房僵硬综合征[1].文献报道左心房僵硬综合征常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发生,少数患者可于术后急性起病.......
作者:杨宇帆;刘启明;李旭平;刘振江;吴智鸿;周胜华 刊期: 2017- 01
-
压力反射激活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是使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尽管目前有着较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新设备的应用,交感-迷走系统失衡仍是发达国家HFrEF高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2].压力反射激活疗法(baroreflexactivationtherapy,BAT)通过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电刺激可降低交感神经张......
作者:周欣蓓;蔡尚郎 刊期: 2017- 01
-
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临床注册研究的重要性
临床注册研究是近期国内外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临床研究形式,其特点是以网络数据库为基础的多中心研究,有详细的临床资料,采用相似的标准化的数据定义,能够有效收集高质量的临床数据、追踪患者的长期治疗、促进新的证据转化为治疗常规.1998年,美国建立了国家心血管病数据注册(NationalCardiovascularDataRegistry,NCDR)系统[1],相继开展了多个心血管系统的注册,并于200......
作者: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稿约
- 2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房室阻滞一例
- 3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生活质量随访
- 4 脑血管疾病引发尼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心电图五例
- 5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术后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 6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房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 7 犬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及其缝隙连接蛋白43和缝隙连接蛋白45的分布研究
- 8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晕厥的原因分析
- 9 心房颤动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
- 10 床边气囊电极导管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 11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12 婴儿短QT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 13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二例
- 14 家庭监测发现T波过感知导致双心室起搏减少一例
- 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 16 心律失常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 17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心律失常的比较
- 18 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 1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 20 动态心电图证实的心脏性猝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