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年第5期文章
  •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下脑钠肽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42例首次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检测BNP水平,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记录按照其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A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B组),并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

    作者:姚丙南;仇萍;韩世琴;李建新;吉越英 刊期: 2012- 05

  • 以双向阻滞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终点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

    作者:孙育民;居维竹;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林亚洲;余金波;张林忠;曹克将 刊期: 2012- 05

  • 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检测并随访其长期的生存率.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两组术后1个月各项检查结果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

    作者:邵独婧;吴冬燕;许静 刊期: 2012- 05

  • “特发性”瘢痕相关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结果

    目的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房速的折返环均位于大面积低电压(双极电压≤0.5mV)区域内,低电压区域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和/或电静止瘢痕区,这些传导障碍区和......

    作者: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刊期: 2012- 05

  •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22例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起搏及电激动标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消融.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作者:舒茂琴;钟理;冉擘力;宋治远;周扬;刘燕;朱平;李华康;张倩;刘建平;仝识非;景涛 刊期: 2012- 05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systolicheartfailure,CSHF)住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共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

    作者:代子玄;于胜波;崔红营;秦牧;梁狄;赵庆彦;黄从新 刊期: 2012- 05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电风暴一例

    经皮经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术中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束支阻滞和三度房室阻滞.现报道本院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PTSMA后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电风暴病例.......

    作者:何益平;郭航远;裘宇芳;彭放;邢杨波;王平;杨芳芳 刊期: 2012- 05

  • 晚钠电流与心律失常

    1986年Patlak等[1]首次发现晚钠电流(INaL)的存在,即在电压除极后的几百毫秒内,仍可见到钠电流的活动.随着细胞钳制技术的出现,INaL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INaL增强与一些疾病相关,如长QT综合征(LQT3、LQT9、LQT10、LQT12),心肌缺血缺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及心肌再灌注等病理情况下INaL可增加;化学物质(如蟾蜍毒素、藜芦定、海葵毒素)可导致IN......

    作者:赵圣刚;江力勤 刊期: 2012- 05

  •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血栓形成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s,CIED)的使用,已经成为治疗各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永久性起搏器(PPM),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随访发现CIED术后患者有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因肺栓塞死亡.然而,目前对于CIED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

    作者:郑晓琳;陈柯萍 刊期: 2012- 05

  • 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电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电重构的作用.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50).假手术组开胸后剪开心包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存活7d的大鼠随机分成Ghrelin干预组(n=17)和梗死对照组(n=17).Ghrelin干预组按Ghrelin100μg/kg的剂量皮下注射,2次/d.梗死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皮下......

    作者:胡红耀;袁明杰;黄鹤;唐艳红;吴钢;顾永伟;陈勇军;黄从新;江洪 刊期: 201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