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无造影剂X线左侧位指导下干性心包穿刺方法的评价
目的研究无造影剂左侧位指导下干性心包穿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安贞医院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经心电图分析符合心外膜起源的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患者52例,X线右前斜30°,选择心尖和心底中点的位置为进针点,静脉穿刺针经左肋膈角穿刺部位进针,145cm长导管收于针尖内,左侧位下将穿刺......
作者:孙莉萍;龙德勇;桑才华;王琎;喻荣辉;汤日波;蒋晨曦;李松南;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8- 02
-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和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68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RVOTA)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的分析,探讨IRVOTA起源位置和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IRVOTA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468例.其中男185例,女283例.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把IRVOTA的起源位置定义为间......
作者:陈刚;樊晓寒;张奎俊;王方正;张澍;姚焰 刊期: 2018- 02
-
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曝光量对比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及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中X线曝光情况.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入组43例PAF患者(RFA21例,CBA22例).所有手术均在同一心血管造影机完成且参数设置相同.对比术中各主要环节的X线......
作者:索妮;牛国栋;褚红涛;林锦璇;邸亚丽;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 刊期: 2018- 02
-
束室旁路作为前传支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束室旁路是极其少见的一种预激类型,位于前间隔处,连接希氏束及心室肌,不参与任何折返性心动过速[1].本文报道1例束室旁路,电生理检查发现该束室旁路作为前传支参与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发作.......
作者:杨军;曹佳宁;金艳;陈英;黄强;徐欣;杨承键 刊期: 2018- 02
-
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日益增多[1].对于优化药物治疗下,存在心室不同步收缩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后且唯一的治疗手段,其在改善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以及减少住院率及病死率方面作用显著[2].经静脉途径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是实现CRT的一线方案,然而,有数据显示,仅23%的预计应用CRT有效的患者选择了CRT,而其中接近30%的......
作者:江泽宇;蔡尚郎 刊期: 2018- 02
-
无导线起搏器的研究新进展
自1958年10月世界第1例植入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完成,起搏技术现已成为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式[1],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起搏器植入超过700000例[2].经过50年的技术发展,起搏器植入技术已经逐渐普及,经静脉导线植入是目前起搏技术的核心与基石,然而导线相关的并发症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如导线脱位、导线断裂、血栓形成、心脏穿孔、三尖瓣反流、导线相关感染、导线拔除等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有研究......
作者:李海瑞;陈柯萍 刊期: 2018- 02
-
右心室快速起搏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右心室快速起搏是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机制的经典方法,目前用于制作此类模型的多为较大动物的心衰模型.本实验旨在建立快速起搏致心衰大鼠模型.方法将18只290~310g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起搏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及起搏组行起搏器及导线植入术后应用抗生素7d,然后假手术组常规饲养;起搏组以550次/min持续快速心室起搏4周.结果起搏组动......
作者:谢依诺;吴丹;时向民;郭红阳;林琨;国建萍;苑洪涛;王玉堂;单兆亮 刊期: 2018- 02
-
经皮迷走神经耳支刺激抑制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机制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耳支刺激(AB-VNS)对成年犬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4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B-VNS组(n=7):结扎冠状动脉,间断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对照组(n=7):结扎冠状动脉,行假刺激.对比2组犬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左心室功能、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心室肌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及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①AB-VNS......
作者:王雪生;周祁娜;顾琦;孙华鑫;张文慧;布阿杰尔古丽·纳斯尔;王红丽;李耀东;周贤惠;汤宝鹏 刊期: 2018- 02
-
希氏束起搏之探索
心脏起搏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心脏病专家们发现,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使心室激动失同步,继而引起心室机械活动失同步,从而导致远期预后不良[1-2].诸多研究对起搏其他位点(如室间隔和右心室流出道)以代替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进行了探索,但未得到肯定结论[3].起搏左、右心室(房室顺序性双心室同步化起搏)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始于21世纪初期......
作者:张澍 刊期: 2018- 02
-
永久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永久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尝试希氏束起搏的心衰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成功永久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起搏心电图QRS时限,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并发症、植入器械,对比......
作者:韩宏伟;苏晞;杨新玮;王三娣;刘志;钟茹瑛 刊期: 2018- 02
动态资讯
- 1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房室阻滞一例
- 2 起搏器术后晕厥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一例
- 3 J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肌桥一例
- 4 代谢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 5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
- 6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发生率
- 7 ghrelin调控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
- 8 急性激活α1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交叉影响
- 9 EuroPace 2003关于心房颤动导管根治术简报
- 10 心脏CT成像在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中的价值
- 11 心房扑动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双腔起搏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 13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三磷酸腺苷激发试验的相关因素分析
- 14 可程控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估
- 1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发生原因探讨
- 16 高密度激动标测结合拖带N+1测量方法诊断和消融外科迷宫术后心房扑动一例
- 17 警惕非法医学期刊的招摇撞骗
- 18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新进展
- 19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特邀审稿人名单
- 20 干细胞的生长分化特性及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