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2期文章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再消融治疗

    目的分析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发生机制和再次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Lasso导管和电解剖(Carto)标测,对135例房颤患者行环同侧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的102例患者中,33例患者仍有ATa发作.其中20例接受再次消融治疗.再次消融术均采用单Lasso导管标测,Carto指导下点状消融肺静脉与心房的传导点(gap),或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左心房.消融成功......

    作者:马坚;唐恺;麻付胜;贾玉和;方丕华;楚建民;张澍;黄从新 刊期: 2007- 02

  • 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肝损害六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静脉应用胺碘酮后致急性肝损害6例患者应用的适应证、剂量、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出现急性肝损害前静脉应用胺碘酮剂量为290~3000(1322.5±973.8)mg.6例患者用药后(40±29)h肝酶开始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为199~9885(2992±3453)U/......

    作者:侯翠红;楚建民;王国干;谭慧琼;郝云霞 刊期: 2007- 02

  • 主动固定心房导线的起搏阈值在植入时和随访期的改变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主动固定心房导线后心房起搏阈值的变化.方法对植入主动固定心房导线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植入后即刻阈值、术后3个月、6个月及随后每6个月心房起搏阈值的变化.结果362例患者随访了6~52个月,植入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心房电极导线脱位2例.92例植入后即刻阈值偏高(1.5~2.5V),但随访期显示心房阈值逐渐降低,植入后3个月随访时心房阈值1.0~1.5V者26例,≤1.0V者336例......

    作者:徐伟;吉文庆;李晓宏;黄从新 刊期: 2007- 02

  • 以严重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肌致密化不全一家系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ventricularmyocardium,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胚胎发育期心内膜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而造成的心脏疾病,过多突起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是其病理学及超声心动图特征[1,2].NVM可以散发或呈家族聚集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良、心律失常、栓塞.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的NVM呈家族发病倾向,国内相关报道极少.现将我院收治的以......

    作者:孟祥云;吕建庄;李霞 刊期: 2007- 02

  • 成功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至起源异常的后侧心脏静脉一例

    报告1例心脏静脉异常而成功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术.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两年前在外院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日常生活受限制已1年,一直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

    作者:金炜;孟伟栋;孙宝贵 刊期: 2007- 02

  •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时低能量T波电击诱发心室颤动的有效性观察

    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中,诱发心室颤动(室颤)进行除颤阈值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ICD植入过程中使用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相关资料,对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有效性和影响诱发的相关因素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作者:陈建明;沈法荣;王志军;黄抒伟;凌锋;俞蔚;吴巧元 刊期: 2007- 02

  • 急性心房颤动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改变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间质纤维化是心房颤动(房颤)易于维持和复发的重要基础.房颤后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其抑制因子(TIMPs)的比例失衡是心肌间质纤维化重要发生机制.研究表明房颤后心房肌MMP-2、MMP-9表达和活性均增加.已证实急性心肌梗死10min后MMP-13表达升高,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房颤时心房肌M......

    作者:潘薇;曲秀芬;黄永麟 刊期: 2007- 02

  • 左束支阻滞激动模式对心脏重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就左束支阻滞(LBBB)激动模式对心脏重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单其俊;金玉;曹克将 刊期: 2007- 02

  • 积极开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以预防心脏性猝死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迅速、有效转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个心脏性猝死(SCD)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多中心试验中ICD被证明是惟一可靠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AHA、ACC、ESC2006心脏性猝死指南)[2].......

    作者:张澍;陈新 刊期: 2007- 02

  • 心肌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影响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后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对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幼猪作为正常对照组,23只幼猪通过球囊导管堵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分别移植MSCs悬液(干细胞组,n=13)或等量生理盐水(梗死组,n=10),6周后行心肌组织免疫组化双染色、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检查.结果(1)心肌组织免疫组化双......

    作者:丁旵东;曹克将;单其俊;邹建刚;陈明龙 刊期: 2007-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