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盐酸关附甲素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开放研究-与普罗帕酮进行随机对比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作用机制及不良事件.方法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试验.入选标准为18~70岁,体重45~80kg的自发或经食管起搏心房诱发的PSVT患者,持续15min以上,心室率>120次/min患者.排除标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或室内阻滞,停服影响心脏电生理的药物不足5个半衰期等.采用3∶1随机静脉注射观察药盐酸关附甲素或对照药普罗帕酮.盐酸关......
作者:高鑫;朱俊;杨艳敏;李建东;杨志敏;刘静涵 刊期: 2007- 04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预测因子和预后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预后.方法调查了1136例症状发生后12h内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评估其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影响.研究根据PCI术中发生VT/VF与否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结果1136例急性STEMI患者中在......
作者:韩雅玲;梁延春;王耿;王祖禄;荆全民;王守力;王冬梅;马颖艳 刊期: 2007- 04
-
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内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一例
文献报道部分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可在主动脉瓣上Valsalva窦内消融成功,多数病例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左冠状动脉窦内[1],极少数位于无冠状动脉窦内[2].现报道在右冠状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频发室早和短阵室速1例.......
作者:张劲林;苏晞;唐成;李振;韩宏伟;蒋萍;程光辉 刊期: 2007- 04
-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因子探讨
本研究随访了接受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circumferentialradiofrequencyablationofpulmonaryvein)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51例,研究其临床特征,探讨该术式的预测因子.......
作者:吴钢;江洪;黄从新;杨波;万军;唐艳红;雷汉东;王晓红;刘华芬;彭彬 刊期: 2007- 04
-
增龄对心房、肺静脉肌袖组织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细胞通讯有两种方式,即通过释放信使物质执行远距离联络和通过相邻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交换信息的接触联络.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起源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紊乱和/或细胞间耦联(缝隙连接-Cx)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缝隙连接耦联的改变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Cx表达的改变是病变心脏潜在的促心律失常因素.......
作者:杜新平;卢才义;周玉杰;张健 刊期: 2007- 04
-
经导管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病灶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旨在寻找一种可控制经导管途径心内膜非随机部位的微波消融方法.观察释放不同微波功率、时间对房室环部位心肌损伤范围和血流动力学、心电学的影响.了解导致房室环部位透壁性损伤的微波输出功率和放电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选用实验用犬32只利用射频电极导管的可操控性,结合X线影像,将外周介入用8F长鞘管导入并固定于左、右心室前、后壁近间隔的房室环处.快速交换送入自制的微波消融导管并记录到小A大V波.微波输出能......
作者:谷宏越;石铭宇;周立君;王越红;黄永麟 刊期: 2007- 04
-
试问心脏再同步治疗路在何方
心脏再同步(CRT)起搏能明显降低严重心力衰竭的全因死亡率,这已成为近代医学史的一项奇迹.这项治疗从禁忌使用的Ⅲ类适应证连跳三级变为Ⅰ类适应证.仅用了10年,涌现的几十项循证医学的验证都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使严重心力衰竭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减少了病死率的36%,使近几年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的数量已达北美起搏器植入总数的40%以上.这一奇迹已使很多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寿命得到延......
作者:郭继鸿;陈新 刊期: 2007- 04
-
进一步深入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工作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效果已被国际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充分证实,它不仅能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2005年已被AHA/ACC以及ESC列入治疗心力衰竭的Ⅰ类适应证,我国亦于2006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定了CRT的应用建议.......
作者:华伟;张澍 刊期: 2007- 04
-
房室结逆向传导电生理特点的观察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
作者:吴铮;丁燕生;杨俊娟;苏加林;周菁;任自文 刊期: 2007- 04
-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介入方法对犬分别在心外膜和心内膜侧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比较两者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率的异同.方法20条犬随机分为A、B两组,术前行64-CT扫描,术中在Cartomerge影像融合技术的指导下分别行心外膜侧(A组)与心内膜侧(B组)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消融后对比观察房颤诱发率、去迷走神经效应、肺静脉电隔离率、心房不应期和心房不应期离散度等指标.结果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A组(66/100;......
作者:麻付胜;马坚;任振芳;姚述远;鲁锦国;方丕华;张澍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
- 1 心房颤动的治疗:谁主沉浮
- 2 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动态变化的在体实验研究
- 3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钠通道重构的干预作用
- 4 努力降低中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
- 5 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 6 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
- 7 精彩2017——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回顾
- 8 心房颤动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关系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 9 脑利钠肽的生理特性及其重组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10 胺碘酮对心室急性起搏阈值的影响
- 11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 12 螺内酯对心力衰竭犬心房颤动的影响
- 13 束室旁路作为前传支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 14 参松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奖征文通知
- 15 高敏C反应蛋白能预测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心房颤动复发
- 16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治疗三例
- 17 努力提高我国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应用水平
- 18 心脏动作电位时限整复性--心室颤动电活动的决定因素
- 19 VVI起搏导线张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 酪氨酸羟化酶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在心房颤动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