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6期文章
  • 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在影像解剖和心内电图神经电位指引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6例房室阻滞,4例窦房结功能障碍.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电位,放电10~15s神经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神经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9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

    作者:方冬平;任澎;郭成军;李国庆;李果;姚娟;张英川 刊期: 2007- 06

  • 心脏再同步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五例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逐渐被证明为一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传导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1].但目前大多数CRT研究中人选患者为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作者:李真;高连君;张树龙;杨东辉;王莹琦;杨延宗 刊期: 2007- 06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辅以程控优化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使用右心室被动固定导线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然而,近年的研究已经证明右心窜心尖部起搏是一种非生理的起搏方式.......

    作者:卢孔杰;洪小苏;袁高辉;韦凡平;沈法荣 刊期: 2007- 06

  • 心房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伴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开发及适应证的扩展,起搏与房颤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马冬辉;狄文成 刊期: 2007- 06

  • 可程控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估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以其良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第一代的CRT同时发放左、右心室刺激,但由于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不同,失同步的部位和程度不一,可能不能达到有效的同步化.......

    作者:张燕一;李庆勇;汤宝鹏;马依彤;木胡牙提·吾拉斯汉;匡政宇;穆玉明;唐琪 刊期: 2007- 06

  • 积极开展心脏局部去神经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研究

    临床上,间歇性高度房室阻滞、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颈动脉窦综合征、心脏抑制性迷走神经晕厥等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症状,使生活质量下降,有必要积极治疗.......

    作者:陈新;曹克将 刊期: 2007- 06

  • 加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室性心律失常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脏结构正常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死因.故加深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其防治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从新;陈新 刊期: 2007- 06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曹克将;陈新 刊期: 2007- 06

  • 迷走神经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不均一性基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一种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清楚,但与迷走神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1-3],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和维持房颤的发生;阻断迷走神经或去心房的迷走神经可以阻止或降低房颤的发生.......

    作者:李喆;黄从新 刊期: 2007- 06

  • 上腔静脉隔离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迷走神经调节的心房电生理指标(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心房颤动易感窗口)的变化,间接揭示上腔静脉(SVC)隔离对犬的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房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9条成年杂种犬,全身麻醉下行颈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经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行临时右心室起搏)、环状标测导管(Lasso导管)及消融导管.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分别于SVC隔......

    作者:张树龙;肖明;董颖雪;高连君;尹晓盟;杨东辉;夏云龙;林治湖;杨延宗 刊期: 200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