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射频消融对室性早搏伴发抑郁焦虑的影响
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导致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反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本文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对此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张川;袁高辉;韦凡平;沈法荣 刊期: 2008- 0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电风暴研究进展
目前,植入型心律转复律除颤器(ICD)已成为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伴随ICD的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的报道日益增多,其中ICD电风暴以其发病迅急,症状严重,需要紧急处理而倍受关注.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ICD电风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丁立刚;华伟 刊期: 2008- 04
-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阻塞,重建心肌血运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成功开通心外膜梗死相关血管后,有5%~30%的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NR)[1].NR是PCI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和没有发生该现象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发生NR患者在近期更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且有NR患者的病死率是没有发生NR患者的5~10倍[2-3]......
作者:赵维龙;王祖禄 刊期: 2008- 04
-
冷冻直导管行肺静脉节段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短期效果
目的探讨使用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1例,采用6mn冷冻直导管、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节段消融电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位消失30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消融术时间(252.55±51.99)min,曝光时间(35.65±9.88)min.共隔离36根肺静脉,平均每根静脉冷冻(7.9±4.1)次.消融即刻成功率1......
作者:陈岗;汪芳;孟伟栋;张锋;严轶文;诸葛萦;张彩凤;庄文燕;薛吉祥 刊期: 2008- 04
-
单导管确定射频消融后肺静脉前庭传导缝隙的初步经验
目的介绍单导管技术确定初始射频消融后肺静脉前庭(pulmonaryveinanrum,PVA)传导缝隙的经验.方法对85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初始环状消融后,应用单导管技术通过前庭电位的激动标测或根据前庭电位与冠状静脉窦电位的相对关系确定传导缝隙的位置.结果初始环状消融后PVA的电学隔离率:右侧PVA、左侧PVA的隔离率分别为58.8%(50/85),28.2%(......
作者:董建增;马长生;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宁曼 刊期: 2008- 04
-
经皮冷冻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电生理学领域的热点.盐水灌注射频电能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主体能量方式,但冷冻、超声、激光、微波等能量方式也已先后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介绍的是冷冻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的应用.......
作者:徐亚伟;唐恺 刊期: 2008- 04
-
慢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机制及射频消融的方法.方法慢性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50~70(62.6±7.2)岁.在三维标测系统和环状标测导管联合指导下,对无心房-肺静脉电传导者的房速经标测在关键峡部消融;对存在心房一肺静脉电传导者的房速,在原消融径线上的裂隙处消融.结果3例为无心房-肺静脉点传导的折返性房速,于关键峡部线性消融后房速终止;6......
作者:黄鹤;江洪;杨波;吴钢;王晓红;刘华芬;欧阳非凡 刊期: 2008- 04
-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50例在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结果和体会.方法46例阵发性和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线性消融.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d有房颤复发,l例自行转复,3例静脉用胺碘酮转复.术后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出现顽固性呃逆......
作者:木胡牙提;马依彤;林涛;汤宝鹏;程祖亨;张燕一 刊期: 2008- 04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与左心房壁水肿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目前正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中的热点.从早期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veinisola-don,PVI)发展为稍后的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至近期的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及神经节丛消融等术式[1].尽管存在争议,导管消融总的趋势是将消融部位从肺静脉或其口部移至前庭或左心房,其消融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针对慢性房颤,更涉及左心房上部及二尖瓣峡部,目的是提高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并尽量减......
作者:陈良华;刘同宝;朱兴雷 刊期: 2008- 04
-
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
目的评估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房颤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全国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的1136例有效病例资料,分析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为待选变量,对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在(9.1±3.8)个月的随访期间,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
作者:黄从新;刘育;张澍;马长生;曹克将;刘少稳;唐艳红 刊期: 2008- 04
动态资讯
- 1 脊髓神经刺激对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
- 2 心房颤动患者选择性左心耳造影与食管超声测量左心耳的一致性研究
- 3 全国第八届射频消融疑难病例研讨会纪要
- 4 Kappa 700双腔起搏器自动阈值管理和安全性
- 5 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犬无菌性心包炎模型炎症反应和心房颤动发生
- 6 重视注册研究,展现数据力量——美国NCDR ICD注册的启示
- 7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房颤动心房肌细胞凋亡和溶解作用的实验研究
- 8 双源CT和DSA对右心室室间隔起搏精确定位的临床对比
- 9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三尖瓣反流影响因素分析
- 10 植入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一例
- 11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后的远期预后
- 12 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 13 第四次心律失常诊疗技术学习班通知
- 14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 15 白细胞介素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对心房颤动发病易感性的影响
- 16 经左主动脉窦消融反复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17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 18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一种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Ⅱ)
- 19 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处理策略
- 20 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