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年第5期文章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一级预防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LVEF≤0.35且否认既往心肺复苏、晕厥和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心力衰竭患者,收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以电话随访为主,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

    作者:程中伟;朱孔博;陈太波;程康安;高鹏;邓华;范静波;姜秀春;方全 刊期: 2011- 05

  •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回落与Tp-ec间期变化相关性与预测价值

    目的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动作电位2相折返引起ST段抬高和复极离散度变化,通过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抬高的ST段回落(STR)、Tp-ec(校正的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和Tp-e/QT的测算,分析其相关性,并评价这些指标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后价值.方法临床确诊急性STEMI患者54例,12h内行PCI治疗,分别测算梗死相关导联STR、......

    作者:王宪沛;高传玉;肖文涛;宴娟娟;李牧蔚;李炜;顾爱丽 刊期: 2011- 05

  •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优化VV间期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VV间期优化中的作用.方法入选30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CRT患者(男27例,女3例),年龄42~79(63.3±10.6)岁.植入1个月后,分别程控为单独右心室起搏和单独左心室起搏,记录体表心电图.左心室起搏时,记录胸前导联从起搏信号到QRS波起始部假δ波结束之间的间期(T1);右心室起搏时,记录胸前导联从起搏信号到QRS波开始改变之间的间期......

    作者:安春生;杨冬妹;陈康玉;徐健;范西真;孙贤林;刘伏元;苏浩;黄向阳;严激 刊期: 2011- 05

  • 无痛治疗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随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了解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pacing,ATP)作为室性心动过速(VT)无痛治疗手段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符合ICD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并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将ICD的诊断程序设置为VT、快速室速(FVT)和心室颤动(VF)3个工作区;治疗程序设置为ATP、低能量同步转复......

    作者:余洪松;徐伟;吉文庆;李晓宏;狄文成;裴力刚;蓝荣芳;施广飞;徐标 刊期: 2011- 05

  • 永久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目的回顾性分析7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提高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710例,随访0.5~6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起搏器植入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n=10,1.41%)、电极导线移位(n=8,1.25%)、起搏阈值升高(n=6,0.93%)及囊袋侵蚀(n=2,0.28%)......

    作者:田颖;杨新春;刘小青;周旭;石亮;钟光珍;李艳兵;汪爱虎 刊期: 2011- 05

  • 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心室电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室逆重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心室电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室逆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因心力衰竭于我院行CRT的患者,随访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体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记录术后6个月期间窒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缩小比例(ΔLVESV)≥15%与否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组间QRS时限变化(ΔQRSd)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对左心室逆重构程度与ΔQRSd和室......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潘文志;巩雪;秦胜梅;王蔚;柏瑾;葛均波 刊期: 2011- 05

  •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的预测因子分析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逆转心肌重构,称之为CRT超反应.本文主要分析CRT术后,患者超反应的预测因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有12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纳入分析,分为超反应组及其他反应组.并在CRT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1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

    作者:孙国建;沈法荣;何浪;金红峰;王志军;陈建明 刊期: 2011- 05

  • Lambda(λ)波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胸痛、晕厥3年余,加重20d”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吸烟,每日20支,酒已戒.血压121/80mmHg(1mmHg=0.133kPa),心率54次/min,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音低钝,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肌梗死指标:肌钙蛋白(cTnⅠ)<0.05μg/L,肌红蛋白(Myo)86.9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2μg/L;生化常规:K+4.02......

    作者:王若燕;张凌志;王晓燕;狄丽芬;陈观奇 刊期: 2011- 05

  • 国产伊布利特致多发窦性停搏一例

    伊布利特(ibutilide)为甲烷磺胺类衍生物,用于转复新发心房扑动(房扑)或心房颤动(房颤)[1],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国内尚未见伊布利特致窦性停搏的报道,国外仅有1例其致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和实性停搏的报道[2].本文报道1例伊布利特致窦性停搏.......

    作者:张玲;侯月梅;郭玉君;陈华 刊期: 2011- 05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冠状静脉窦夹层破裂一例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电极导线植入.经撕开鞘将冠状静脉凄标测电极导管送入冠状静脉窦,通过腔内电罔及X线透视确认标测电极导管位于冠状静脉窦内,沿标测电极送入长鞘.退出标测电极,造影剂于长......

    作者:段徐;凌峰;徐海鹰;沈芸 刊期: 201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