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改良房间隔穿刺术学习曲线研究

    目的评价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的学习曲线.方法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房颤患者120例.3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初学者各接受30例穿刺培训,1名经验丰富的培训者完成30例房间隔穿刺作为对照组.分析下列参数:1针穿刺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操作过程中放射剂量.应用曲线拟合统计......

    作者:丁立刚;姚焰;陈文生;郭军;陈刚;包镜汝;吴灵敏;侯炳波;顾成圻 刊期: 2014- 05

  • 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孤立性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34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和非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临床事件.结果入选时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在左心室大小及LVEF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92年,室速组死亡5例,非室速组死亡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

    作者:侯翠红;刘娜娜;楚建民;浦介麟;张澍 刊期: 2014- 05

  •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和交感神经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评价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发生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关系.方法2006年至2009年75例(2006年至200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66例,2009年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9例)平时窦性心动过缓的体检人群,男52,女23,年龄14~72(47.6±13.0)岁,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运动前静息阶段至运动高峰的心率(HR......

    作者:季建国;邹建刚;何国平;李勇;施有为;钱亿超;李文华;薛社亮;杨玲伶 刊期: 2014- 05

  • 定期超声心动图引导下AV及VV间期优化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定期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优化AV及VV间期在长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成功植入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根据AV及W间期优化频率分为定期系统优化组(n=35)及非定期系统优化组(n=73).经过长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长期疗效.非致命心血管事件或因心力衰竭进展死亡......

    作者:潘光巍;木胡牙提;刘志强;何鹏义;杨玉春;张雷;穆玉明;韩伟 刊期: 2014- 05

  • 12例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

    作者:蓝荣芳;吉文庆;狄文成;李晓宏;余洪松;王如兴;顾翔;杜荣增;徐伟 刊期: 2014- 05

  • 瓣膜性心脏病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呼吸链相关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能量代谢状态,揭示房颤的发生基质.方法2011年1月至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取患二尖瓣疾病需行外科换瓣手术的窦性心律患者(n=6)和房颤患者(n=8)左心耳组织.分离蛋白质,行同重元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标记及质谱分析,通过分析软件行蛋白质鉴定和定量分析,运用蛋白印迹法分析确定结果准确性.结果发现1023个蛋白质,517个差异表达蛋......

    作者:涂涛;刘启明;周胜华;刘振江;李旭平;白中乐 刊期: 2014- 05

  •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瘢痕的增强磁共振研究

    目的评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内瘢痕或纤维化的分布特征,为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及导管消融提供线索.方法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就诊,行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评估患者154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4例,室性早搏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Trio,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标准化的成像方案,完成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心肌钆延迟显像(LGE),分......

    作者:陈玉成;姜建;杨庆;胡宏德;崔凯军;孙家喻;夏春潮;付华 刊期: 2014- 05

  • 带有心房感知功能的单导线除颤器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带有心房感知功能的单导线除颤器(A+ICD)植入时及植入后的导线参数及随访情况,评估心房活动所致误放电频率,评价A+ICD的安全性、导线稳定性和识别房性心律失常的能力.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浙江医院和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入选10例植入(Lumax540VR-TDX,德国百多力公司)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符合标准的患者,导线植入后测量并记录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作者:沈法荣;孙国建;何浪;欣明花;张华;吴巧元 刊期: 2014- 05

  • 左后分支型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消融后心电轴改变与否对左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以经胸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后分支型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导管消融术后心电轴改变与否对左心室形态、功能及室壁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连续32例ILVT患者,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16)岁.电生理检查明确ILVT诊断后,通过标测ILVT时早的浦肯野电位(PP)或舒张期电位(DP)处做为消融靶点.根据消......

    作者:苗驰;王祖禄;梁延春;梁明;王雪;韩雅玲 刊期: 2014- 05

  • 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oldmyocardialinfarction,OMI)心电图QRS波特征和碎裂QRS波(fragmentedQRScomplex,fQRS)的发生率及其时限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335例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QRS波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组(96例)、fQRS波组(158例)、两者均有组(4......

    作者:王英丽;吕金兰;马淑英;马龙乐;杨文波;张媛;梁拓;王乐信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