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房室结快、慢径1∶2传导心室致心动过速和左、右束支阻滞一例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伴胸痛10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早)、心房颤动(房颤)伴差异性传导,室性早搏(室早)”.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共29385次,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595次,频发室早共8777次,室早二联律315次,平均心率102次/min”;上述心律失常昼、夜均有发作,无明显频率依赖性.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作者:金志清;李世倍;王祖禄;梁延春;杨桂棠;梁明;于海波;韩雅玲 刊期: 2014- 05

  • 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一例

    患者女,88岁,因“发作性胸痛12年,活动后喘憋半年,加重3d”入院.患者于2001年开始出现发作性胸痛,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于2001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喘憋,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多次入住急诊科,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LAD)46mm,左心室(LV)53mm......

    作者:华伟;丁立刚;刘志敏;樊晓寒;张澍 刊期: 2014- 05

  • 应用心室后心房不应期控制因房性早搏致不适当心室跟踪一例

    患者女,72岁,因乏力、头晕、间断黑矇2个月就诊.即往有冠心病史.入院后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24h总心率67020次;频发房性早搏(房早)、房早二联律、房早三联律、联发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24h房早达6884次;窦性停搏达3.57s;由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时长间歇达7.0s.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

    作者:刘丽宏;刘欣;黄平和;张志晶 刊期: 2014- 05

  •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良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逐渐成为伴有QRS时限增宽的中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的有效治疗手段[1-2].CRT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左室重构,还可显著降低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临床上,慢性心衰患者常合并肾功能不良(RI),然而,对于这部分患者能否从CRT中获益以及RI对CRT疗效有何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如何在这一特殊人群中应用CRT已......

    作者:蔡迟;华伟 刊期: 2014- 05

  • 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佳时机——争议与思考

    2013年的指南[1]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强调了2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0.35、急性心肌梗死40d以后.然而,心肌梗死40d后究竟哪个时期植入ICD效益佳,目前尚缺乏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围绕心肌梗死后SCD一级预防植入ICD佳时机和ICD对心肌梗死后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增加非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双重作用的可能机制引发了广泛关......

    作者:刘峰;王炳银 刊期: 2014- 05

  • 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进展

    自2002年Faddis等[1]首次报道磁导航(magneticnavigationsystem,MNS)可用于指导心内膜标测和导管消融以来,MNS指导下的手术因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及减少医生和患者X射线曝光时间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但对复杂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房颤)的消融治疗报道较少,故本文主要分析MNS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和现状,并介绍MNS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初步......

    作者:王如兴;李库林;郑杰;刘晓宇 刊期: 2014- 05

  • 脊髓神经刺激对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强度脊髓神经刺激(SCS)对6h快速心房起搏(6h-RAP)导致的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12只体重15~20kg的正常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和左心耳(LAA)缝置电极导线用以记录和刺激.通过LAA电极以1200次/min,2倍的舒张期起搏阈值进行6h-RAP建立心房急性电重构的模型.所有的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只,在6h-RAP同时选择T1-T2节段脊......

    作者:黄兵;黄雯;余锂镭;何文博;赵劲波;鲁志兵;何勃;江洪 刊期: 2014- 05

  • 家庭监测早期发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线绝缘层破损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正确放电能拯救患者生命,但发放不恰当及不必要放电也会降低患者的临床获益,甚至增加死亡风险.ICD导线绝缘层破损或导线断裂是起搏系统自身障碍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出现电风暴而危及生命.本文介绍1例植入ICD患者,ICD自带的家庭监测(HomeMonitoring)功能早期发现和识别除颤导线绝缘层破坏,避免引起恶性临床事件.......

    作者:徐强;屈百鸣 刊期: 2014- 05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一级预防的费用-效果分析

    过去十余年间,数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良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一级预防),ICD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ICD价格昂贵,而且在后期随访与更换中会产生大量费用,这些费用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不容小觑.本文拟从费用-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的角度,对ICD做一经济......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 刊期: 2014- 05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指未合并以下情况的房颤: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②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③二尖瓣修复术后[1].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5%[2],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是,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局限性,包括①不能根据剂量预测抗凝强度;②诸多因素(如包括食物和药物)都可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抗凝强......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