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EHRA症状分层对低CHADS2评分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低CHADS2评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生活质量(QoL)变化的预测因素.方法基于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间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的数据,选取低CHADS2评分(CHADS2评分<2)且接受RFA治疗的房颤患者,采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入选患者基线和RFA术后6个月的QoL.根据欧洲心律协会(EHRA)症状分层标准将入选的房颤患者分成......
作者:白英;吴佳慧;刘心遥;刘小慧;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6- 02
-
心脏手术中左心耳闭合在预防术后心房颤动和脑血管意外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在心脏手术中常规左心耳闭合是否能减少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及房颤相关的脑血管意外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486例成年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的门诊及电话随访资料,其中男203例,女283例,平均年龄(46.2±10.3)岁.根据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是否闭合左心耳分为2组:闭合组(n=147)和非闭合组(n=......
作者:艾克拜尔·安尼瓦尔;艾斯卡尔·沙比提;阿布都乃比·麦麦提艾力;木拉提·阿布都热合曼;李俊红 刊期: 2016- 02
-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根据标测及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左冠窦(LCC)组、右冠窦(RCC)组、左冠窦下的左纤维三角(ILCC)组和左右冠窦交界(L-RCC)组.选取同时期经导管......
作者:陈光毅;林佳选;季亢挺;李嘉;殷日鹏;李岳春;李进;林加锋 刊期: 2016- 02
-
长沙市健康人群心电图长/短校正QT间期出现率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长沙市健康人群12导联体表心电图长/短校正QT间期的出现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25例出生6min至83岁长沙市居民.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心率、QT间期,利用Bazett's平方根校正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QT/RR0.5).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短QTc总出现率为7.13%(28......
作者:刘丽萍;林萍;邹润梅;吴礼嘉;毛定安;谢振武;王成 刊期: 2016- 02
-
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伴QT间期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女,67岁,2014年12月间断出现晕厥4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尿便失禁,持续1~2min后恢复,无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后患者至当地医院住院期间再发晕厥,心电监护示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电解质、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等指标均正常,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动态心电图示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早)12486次/24h,患者无可疑药物服用史,无猝死家族史.......
作者:禹子清;陈学颖;宿燕岗 刊期: 2016- 02
-
纤维化心房心肌病一例
患者男,49岁,因“发现心动过缓24年,乏力3个月”收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患者24年前于当地卫生所诊脉时发现心动过缓,无任何不适.10年前在当地医院做24h动态心电图:未见心房除极波;平均心率45次/min,高心率53次/min,低心率40次/min;呈右束支阻滞宽QRS波逸搏心律(交界性或室性),未予治疗.近3个月一般体力活动时偶感乏力,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及其他伴随症状,......
作者:赵永辉;张静;张嘉莹;高传玉 刊期: 2016- 02
-
早期复极综合征研究若干进展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价值
早期复极(earlyrepolarization,ER)是一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QRS波的终端的粗钝、挫折或切迹,称为“J波”,相邻2个导联J点抬高≥0.1mV,伴或不伴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1].临床无其他心脏疾病证据,传统认为属于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或生理性变异,无需特别关注与处理.以往多称早期复极(earlyrepolarizationpattern,ERP).根据2013年国际专家......
作者:王炳银;刘峰 刊期: 2016- 02
-
伊伐布雷定对心房颤动药物作用的影响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常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伴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随着对房颤机制的不断研究显示,肺静脉和心房组织内的起搏电流(If)对房颤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IVA)是一种If特异性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窦房结,可起到降低心率的作用,一方面减少心脏做功,另一方面延长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及......
作者:纪禹同;汤宝鹏 刊期: 2016- 02
-
希氏束和希氏束旁起搏的研究进展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具有可操作性强、电极稳定不易脱落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但许多研究表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并非理想的起搏位点,因为心尖部起搏时心室激动的顺序与生理性起搏相反,可致潜在的心功能恶化、瓣膜功能不良、心律失常,在特定人群中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开展较多的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其获益仍有争议.运用减少心室起搏的算法能降低心室起搏比例,但对房室阻滞的患者,起搏不可避免.希氏束起搏理论上更接近生理性......
作者:白慧;任晓庆;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16- 02
-
多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机制中晚钠电流的作用
目的观察具有多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胺碘酮、决奈达隆和雷诺嗪对正常及晚钠电流增大心脏心电生理指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双相性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经主动脉逆向灌流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造成房室阻滞,高位室间隔区进行1Hz起搏.对正常对照组和特异性晚钠电流增强剂海葵毒素(ATX)-Ⅱ(1~3nmol/L)处理组的整体心脏,分别给予胺碘酮(1nmol/L~10μmol/L)、决......
作者:任璐;褚延鹏;于善栋;吴林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非经血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研究进展
- 2 加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是面临的迫切任务
- 3 心房静止及其研究进展
- 4 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配合永久起搏器治疗无休止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三例
- 5 家庭监测系统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 6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学
- 7 抑制钙敏感受体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
- 8 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 9 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 10 心脏再同步治疗发展的新时期
- 11 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
- 12 心脏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3 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例
- 1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临床研究
- 15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起搏电流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 16 三腔起搏器对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治疗随访研究
- 17 心外膜起搏电极植入技术及应用
- 18 正常人额面QRS电轴的年龄趋势以及对肢体导联QRS波振幅的影响
- 19 西拉普利和缬沙坦与心房颤动犬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表达及心房结构重构关系的实验研究
- 20 ghrelin调控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