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年第02期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陈光毅;林佳选;季亢挺;李嘉;殷日鹏;李岳春;李进;林加锋

关键词:心电生理, 室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射频
摘要: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根据标测及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左冠窦(LCC)组、右冠窦(RCC)组、左冠窦下的左纤维三角(ILCC)组和左右冠窦交界(L-RCC)组.选取同时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 PVC/VT患者对比分析,比较RVOT与LVOT及其不同部位PVC/VT的心电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鉴别流程.结果 LVOT组射频消融成功156例(95.71%),失败7例.4个亚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程度、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OT组亚组分析显示:①起源于RCC及L-RCC的VA,79.49%患者Ⅰ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现R、r或m型;LCC组13.04%呈现正向波;ILCC组均不呈现正向波(P<0.01).②各亚组在下壁导联及V4~V6导联均呈R型,在aVR、aVL导联均呈QS型.但R波高度及QS波深度的分布特征不同:RCC组和L-RCC组92.31%表现为RⅡ>RⅢ、QsaVR>QSaVL,LCC组和ILCC组79.03%表现为RⅡ<RⅢ和QSaVR<QSaVL.③ILCC组71.88%患者V1导联以正相波为主,呈R型;LCC组(57.61%)及RCC组(76.67%)则以负相波为主,呈rS型;L-RCC组在V1导联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切迹为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④ILCC组胸前导联移行多数在V1之前,而LCC、RCC及L-RCC组大部分在V2~ V3.⑤ILCC组下壁导联R波降支常有切迹(87.50%),而另3组仅2例有R波降支切迹(1.53%).结论 LVOT起源PVC/VT并非罕见,多数经主动脉逆行途径采用常规标测技术普通温控消融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其不同起源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亦有些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对术前初步判断可能的有效靶点,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