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年第2期文章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微小RNA-21和金属基质蛋白酶-2表达水平改变及意义

    目的检测微小RNA(microRNA)-21及其调控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2例,慢陛房颤组14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cmRNA-21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作者:朱瓦力;伍伟锋 刊期: 2011- 02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频率依赖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频率依赖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病例资料.检测左心窜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QT/RR相关直线的斜率、24h室性早搏(VP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次数.比较有NSVT和无NSVT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研究上述指标与NSVT的相关性.结果31例......

    作者:谭团团;于胜波;包明威;陈葵;葛健;左进;胡曙萍;周纪宁;杨剑雪;王芳;哈飞 刊期: 2011- 02

  • 导管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房颤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男40例,女30例,年龄(51.2±16.1)岁,于消融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用SF-36健康随访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66例顺利完成随访,按消融效果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复发组(12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3、6个月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消融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和精力有明显提高(......

    作者:罗功汶;李毅刚;陆秋芬;王群山;陆尚彪;孙健;王飞;姜芸 刊期: 2011- 02

  • 围术期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的防治作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心房颤动(atrial:fibriliation,AF)发生率高达65.24%,二尖瓣置换术后持续性AF的患者占93.89%[1].我们观察了围术期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AF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俊峰;段俊峰;林转娣;李国鹏;张耀森;邓睿华;黄颖雯 刊期: 2011- 02

  • 他汀类药物对心房颤动有预防作用吗

    他汀类药物问世成为心血管类药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20余年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预防、治疗作用.......

    作者:王炳银;刘峰 刊期: 2011- 02

  • ghrelin调控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

    目的ghrelin是近在胃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激素释放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心血管系统显示出了保护效应.本实验探讨了ghrelin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神经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制作MI模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ghrelin皮下注射,剂量为100μg/kg,每天两次.对照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给予盐水作皮下注射.经过4个星期治疗后,处死动物......

    作者:王广丽;刘磊;邓笑伟 刊期: 2011- 02

  •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钠通道重构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单纯心房起搏组(C组)、心房起搏+依那普利组(EN组)、心房起搏+厄贝沙坦组(IB组)和心房起搏+Ang(1-7)组(A组)犬行心房快速起搏(500次/min)2周;假手术组(S组)不行起搏刺激.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心房肌细胞,IN......

    作者:王学文;李健;徐昭;杨万松;李广平 刊期: 2011- 02

  • 心脏再同步治疗发展的新时期

    无疑,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当下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及我们亲身的临床实践都证实了CRT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卓越疗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CRT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其远期发展可能关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遵从现有指南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CRT反应率,二是扩展CRT植入适应证,使潜在人群获益.......

    作者:华伟;张澍 刊期: 2011- 02

  • 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患者的术前预测因素

    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不但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其死亡率[1].CRT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在目前国内外的指南中,CRT治疗IA类适应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QRS时限≥120ms、窦性心律、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然而,即使按指南的建议选择病人仍有约30%患者......

    作者:潘文志;宿燕岗;葛均波 刊期: 2011- 02

  • 经胸阻抗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估植入性器械经胸阻抗监测功能识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液体潴留的有效性.方法对10例植入带有经胸阻抗监测功能植入式器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经胸阻抗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10例患者出现经胸阻抗的变化并达液体潴留报警阈值水平4例共7次报警,生活方式变化、停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感染及再次植入术引起各1次,另3次为心功能下降所致.结论经胸阻抗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是一项有用的工具......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陈建明;孙国建;何浪;金红峰;吴巧元 刊期: 201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