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12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4岁.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23~0.36,常规进行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均行ICD植入,并进行ICD参数的设置.术后1、3、6个月,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
作者:王礼琳;范洁;孟洁;邓旭;苗云波;谢红;周乐今 刊期: 2006- 04
-
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例
目的报告1例反复发作晕厥伴胸前导联J-ST-T显著抬高患者的临床过程.方法1例15岁男孩反复于夜间卧床休息时发生晕厥,对该患者及其父母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行普罗帕酮激发试验.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左、右心室造影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患者及其父母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无阳性猝死家族史.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阴性,冠状动脉和左、右心室造影正常,心内电生理检查未发现异常,未诱发室性心......
作者:朱刚艳;曲哲;黄从新;杨波;江洪;李晓艳;许家俐 刊期: 2006- 04
-
aVR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研究Avr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定位的意义.方法对比65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26例、右冠状动脉远段闭塞29例、左回旋支(LCX)闭塞10例,分析在病人胸痛发作12h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三组病人下壁导联的ST段抬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如不伴Avr导联ST段压低,则提示......
作者:邓敏;宋建平;蒋廷波;杨向军;刘志华;蒋文平 刊期: 2006- 04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载文被引的分析研究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了解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至2004年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1997至2004年该刊载文被引用1863次,单篇论文平均被引次数为3.29次;被引作者群的地域分布3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包括国外),北京居首位;有337种期刊引用该刊.结论该刊创刊时间不长,但论文学术质......
作者:杨琳;刘京兰;李春英;黄明杰 刊期: 2006- 04
-
口服胺碘酮引起窦性停搏
病例资料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作胸痛3年,胸闷4d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入院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24h心搏总数99907次,平均心率73次/min,慢心率45次/min,快心率162次/min.给予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服药后第7天,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突然感觉胸闷,无黑矇晕厥,心电监护示长RR间歇3.2s,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示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作者:马娟;王玮 刊期: 2006- 04
-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女性,65岁,心悸1d于2004年11月1日13:30入院.既往史:冠心病病史4年;乳腺癌术后6个月,化疗3次.入院时查体:体温36.7℃,脉搏12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10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右胸部见一20cm手术疤痕,心界叩诊略向左大,心率150次/min,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
作者:周立君;刘晶;李为民 刊期: 2006- 04
-
婴儿短QT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病例资料女婴,8个月,欲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体重9.5kg,身长75cm,呼吸平稳,心率128次/min,胸骨左缘上方可闻Ⅱ/Ⅵ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正常.X线胸片基本正常.心电图示QT间期缩短,T波高尖(图1).......
作者:吴琳;盛锋;陆颖;田宏 刊期: 2006- 04
-
长达14.45秒的全心停搏一例
患者男性,73岁.因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于2005年7月5日入院.患者眩晕主要为体位变化和活动后发生,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3min,休息后缓解,自发病以来,偶有打鼾,未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现象,无视物模糊,无黑矇、意识障碍,无心悸、气促、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
作者:邓玉;王继业;俞宙 刊期: 2006- 04
-
消融线径同侧心房近-远端起搏检测右心房峡部完全性阻滞的意义
射频消融阻断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间的右心房峡部是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方法.目前,多采用消融后分别起搏峡部两侧,观察心房激动顺序的变化或消融线径上的宽间期双电位来检测峡部完全阻滞的存在.本文提出另一种可靠而快捷的方法,对判断峡部完全性阻滞有较大价值.......
作者:张劲林;徐亚伟;徐剑刚;周可;陈艳清;李伟明 刊期: 2006- 04
-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研究
近年有人提出室性早搏(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现象,认为其发生与自主神经活动有关.......
作者:曲秀芬;刘丽;苏亚芬;朴晶燕;高冠宇;黄永麟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心腔内超声指导左前侧乳头肌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 2 2015心房颤动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 3 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家兔微循环及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比较
- 4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 5 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 6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一例
- 7 运动与心房颤动
- 8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阻滞的评价
- 9 小化心室起搏减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 10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11 Ajmaline试验诊断心电图表现正常的Brugada综合征
- 12 心房颤动24 h和48 h对犬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 13 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策略
- 14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 16 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 17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一例
- 18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19 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些研究进展
- 20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