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起源于胸腔内大静脉的房性异位搏动体表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可被局部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诱发.这些部位包括肺静脉(PV)、腔静脉、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界嵴、左心房后壁等[1,2].其中90%起源于肺静脉,其次为上腔静脉.由于大多数始发房颤的异位活动起源于特定的解剖部位,可产生特征性的心房激动方式反映为体表心电图上不同的异位心房波(P'波)特征,因此依据其体表心电图特征预测致心律失常异位搏动的起源位置对消融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洪丽;杨延宗 刊期: 2006- 04

  • 索他洛尔对离体猪右心室动作电位恢复特性的影响

    目的评价索他洛尔对动作电位时限(APD)恢复特性的影响,以及索他洛尔抗心室颤动(室颤)作用是否与APD恢复特性有关.方法7只离体灌注猪的右心室,用微电极技术在基础状态、索他洛尔(1~10mg/L)灌注和洗脱(1h)时记录跨膜动作电位.在S1S2程序刺激和室颤期间,由动作电位复极90%时限(APD90)和舒张期构建APD恢复曲线.APD恢复大斜率(Smax)由APD恢复曲线所获得的资料计算.结果索他......

    作者:王业松;薜娇洁;胡苑;冯冲;唐安丽;董吁钢;马虹 刊期: 2006- 04

  • 犬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及其缝隙连接蛋白43和缝隙连接蛋白45的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形态走行、分布及其缝隙连接蛋白(Cx)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冠状静脉窦肌袖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新疆成年杂种犬9条,以其冠状静脉窦(CS)为研究标本,分别做Cx43、Cx45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CS的长度为(5.20±0.68)cm,在CS2.5~3cm内普遍存在肌袖细胞,CS肌袖纤维以内环外纵的基本模式分布,随着CS窦口向远处延伸,肌袖层分布逐渐减少.在同一横......

    作者:侯月梅;张小琴;陈晓;马丽;娜几娜;王凌鹏;宋建国 刊期: 2006- 04

  • 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评价方法及其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治疗上的难题,虽然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所改善,但仍保持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苗头,为心力衰竭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CRT的基本原理是纠正心脏电机械,特别是左心室电机械的不同步性,使心脏收缩再同步化,从而改善心功能.本文就左心室同步收缩的病理生理、评价方法及其在CRT中的应用作......

    作者:孙奇;张澍 刊期: 2006- 04

  • 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

    目的观察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尸检标本,取出心脏,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取上腔静脉,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横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选取部分标本进行Masson染色和PGP9.5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细胞的延伸.(2)Mass......

    作者:刘朔;杨延宗;高连君;孙雷;郑仁恕;林治湖;刘莹 刊期: 2006- 04

  • 消融房室交界区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消融房室交界区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Abl+Pm)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2例症状明显,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房颤患者,先后进行Abl+Pm手术,术前1周及术后12个月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和SF-36调查问卷评分.结果老年房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由术前的(51.6±5.2)mm缩小为(48.2±4.6)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53±......

    作者:余英;江洪;杨波;鲁志兵;雷汉东;梁锦军 刊期: 2006- 04

  • 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心房间传导途径及其与心房扑动波的关系

    目的探讨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间传导途径及其与心房扑动(FL)波的关系,以及冠状静脉窦(CS)和Halo导管激动时间与FL波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0例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常规放置CS、His、Halo电极导管,观察CS、Halo导管激动顺序及其与FL波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结果4例为顺时针房扑(clockwise-AFL,CW-AFL),其中3例心电图下壁及V6导联FL波以正相为主......

    作者:韩昊;马坚;贾玉和;张澍 刊期: 2006- 04

  • 钙调蛋白激酶和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在QT间期延长和心动过缓时诱发,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长QT综合征导致的猝死关系密切[2].Tdp的发生机制与触发活动有关[3],触发活动又称后除极触发.后除极分为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

    作者:吴蔚;张存泰 刊期: 2006- 04

  • 组织多普勒评价优化的双心室顺序起搏的中期疗效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比较双心室起搏房室和室间延迟优化前后的即刻变化,并随访优化的双心室顺序起搏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术前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术后一周在超声指导下进行房室和室间延迟的优化,比较术前、术后一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双心室同时起搏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8±......

    作者:史浩颖;汪芳;金炜;潘翠珍;黄国倩;舒先红;孙宝贵 刊期: 2006- 04

  • 有关心律失常的几个新临床试验结果公布——来自Heart Rhythm 2006的报道

    一年一度的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Rhythm于2006年5月17至20日在美国波士顿隆重召开,来自北美和世界各地的12500余名从事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共安排了225个专题讲座,850篇论文交流.并在会议上公布了几个新近完成的有关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的结果,下面就这几个临床试验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华伟 刊期: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