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7年第5期文章
  • 右心室功能对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对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等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的队列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序贯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55例房颤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行超声心动图,储存动态图像,软件生成左、右心室应变曲线.记录治疗方案,随访各种终点事件.结果射频术后早期复发的房颤患者术前三尖瓣环收缩期纵向位移[(15.9±3.5)mm对(18.3±4.2)mm]、右心......

    作者:刘颖娴;方理刚;陈未;王佳丽;高鹏;程中伟;方全 刊期: 2017- 05

  • 平面CT及三维重建术前指导选择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平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三维重建(CT-3D)左心耳(LAA)锚定区测值差异,并评估两者在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77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前行左心耳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采用平面CT(CT-P)于水平、冠状、矢状面测量左心耳锚定区内径和深度,并利用CT三维......

    作者:张涛;储慧民;陈立斌;刘晶 刊期: 2017- 05

  • 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鞘拔除起搏器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导线的植入时间、感染时间,以及导线的拔除成功率、锁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6例(女1例),中位年龄49(23~75)岁.使用激光鞘拔除导线13根(心房导线6根,心室导线7根),完全拔除导线10根(76.......

    作者:董潇男;唐闽;冯天捷;任晓庆;陈柯萍;戴研;陈若菡;吴瑛;孙奇;马坚;张澍 刊期: 2017- 05

  • 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指导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早/室速患儿共261例,选择起源于右心室非流出道的12例(4.6%)患儿(男7例),年龄2~14(7.1±3.1)岁.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7例左心室扩大,3例以单发室早为表现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作者:高路;林利;崔烺;袁越 刊期: 2017- 05

  • PathBuilderTM房间隔穿刺系统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PathBuilderTM房间隔穿刺系统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从3家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选70例房颤患者(男46例,女24例).在同一例患者中,交替先后使用PathBuilderTM系统和进口同类产品(Swartz长鞘管)进行房间隔穿刺,并行导管消融治......

    作者:梁明;王祖禄;高连君;刘少稳;杨桂棠;孙鸣宇;金志清;吕洋;张奇;韩雅玲 刊期: 2017- 05

  • 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抗栓药物应用与术后出血事件的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探讨CIED植入围术期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方法观察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心内科符合CIED植入适应证并于住院期间成功植入CIED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囊袋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平均年龄23~95(68.3±13.1)岁,男202例(57.7%),其中围术期......

    作者:丁鹏飞;李学文;薛宇龙;连俊 刊期: 2017- 05

  • 右心室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386例,根据右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MS组(155例)和RVA组(2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

    作者:鲍佩;陈康玉;宇霏;苏浩;严激;徐健;安春生;杨冬妹 刊期: 2017- 05

  • 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与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置判断

    目的探索并讨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到位时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PICC置管的21例患者,置管前记录体表模拟Ⅱ导联心电图(A),置管过程中应用X线透视判断导管头端位置,并通过腔内心电图技术记录导管头端位于锁骨下静脉(B)、上腔静脉(SVC)上1/3段(C1)、SVC中1/3段(C2)、SVC下1/3段(C3)、上腔静脉......

    作者:吴翔;韩钟霖;李荣梅;袁玲;徐伟 刊期: 2017- 05

  • 应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心房颤动合并心房扑动一例

    冷冻球囊消融已经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优选术式之一,但其应用于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三尖瓣峡部的消融少有报道.近期我们应用二代冷冻球囊对1例阵发性房颤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过程中房颤转为房扑,经拖带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遂继续尝试用同一冷冻球囊对三尖瓣环峡部进行消融,成功终止房扑,并达到三尖瓣环峡部阻滞终点.......

    作者:李双;张先林;张敬莹;李海玲;郭荣;裴艳;唐恺;赵冬冬;徐亚伟 刊期: 2017- 05

  • 经房间隔穿刺建立动静脉轨道行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患者女,66岁,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8年,加重2个月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72ms.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扩大,伴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28%).患者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I类适应证[1].......

    作者:梁义秀;周达新;秦胜梅;汪菁峰;陈学颖;程宽;宿燕岗;葛均波 刊期: 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