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年第4期文章
  • 饮酒对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酒程度对男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共连续入选初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男性房颤患者192例(持续性房颤64例,阵发性房颤128例),平均年龄(53.4±10.3)岁.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病、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术前饮酒程度分为不饮酒、少中量饮酒和大量饮酒3组,并对比3组间临床特征及......

    作者:师睿;姚焰;黄雯;包镜汝;郑黎晖;陈文生;牛国栋;张奎俊;张澍 刊期: 2012- 04

  • 射频导管消融心肌梗死后浦肯野纤维参与的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报道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参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方法3例男性患者,55~75岁,前壁MI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血运重建治疗后,仍反复发作VT/室性早搏(PVC),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伴心电轴左偏或右偏.左心室射血分数0.44~0.61.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标测和消融VT/PVC.结果例1和例2程序性心室刺激反复诱发出持续性......

    作者:崔银实;王祖禄;梁延春;李世倍;金志清;杨桂棠;梁明;韩雅玲 刊期: 2012- 04

  • 永久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永久希氏束起搏(HB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7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或长期依赖右心室起搏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4.1F螺旋导线进行永久HBP,门诊随访3~l2个月.结果成功HBP9例(52.9%),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感知、阈值分别为(3.5±1.4)mV、(1.2±0.7)V和(3.4±3.3)mV、(1.7±1.3)V,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中有2例心力衰......

    作者:吴高俊;苏蓝;方丹红;黄伟剑 刊期: 2012- 04

  • 希氏束区起搏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电激动顺序与正常生理起搏顺序相反,经临床试验证实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1-6].而希氏束区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目前起搏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董颖雪;王楠;杨延宗 刊期: 2012- 04

  • 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远程监测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增加,我国近年来植入永久起搏器(PMs)、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数量逐年增加,随访任务日益繁重.目前患者定期到医院随访的模式已不能满足随访要求.远程监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监测随访系统,因其多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推出许多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就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

    作者:樊晓寒;张澍 刊期: 2012- 04

  • 进一步提升对心房颤动的治疗质量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早已引起医药学界高度关注,尤其是近30年来,有关对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些研究成果业已融入国内外指南/共识之中,对房颤规范化治疗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黄从新;张澍 刊期: 2012- 04

  • 第十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共同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心房颤动(房颤)国际论坛于2012年7月12日至14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200余位房颤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以及来自国内的近800名医生参加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享誉国际的法国波尔多大学心脏病医院心电生理专家、房颤肺静脉触发机制理论奠基人H......

    作者:夏云龙;高连君 刊期: 2012- 04

  • 起搏器的感知功能真的有问题吗

    植入起搏器后,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心房或心室的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需要医生及时识别并进行相应处理,包括程控调整参数,必要时重新手术调整.由于起搏器类型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多,功能日趋自动化、生理化.因此,起搏心电图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对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和方式不了解,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分析起搏心电图,可能会得出错误的诊断,从而导致错误的处理.......

    作者:陈柯萍 刊期: 2012- 04

  • 心房扑动伴假性起搏器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一例

    患者女,68岁,因快-慢综合征于2010年2月12日植入双腔起搏器(Zephyr5826,美国圣犹达公司),参数如下:起搏模式DDD,下限频率50次/min,休息频率45次/min,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ostventricularatrialrefractoryperiod,PVARP)250ms,心室后心房空白期(postventricularatrialblankingperiod,PVAB)......

    作者:邸成业;林文华 刊期: 2012- 04

  •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

    作者: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华伟;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吴立群;廖德宁;黄鹤;李述峰;吴钢;蒋晨阳;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12-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