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确诊并植入ICD的ARVC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电话及门诊随诊.结果共18例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4±13.8)岁]入选,平均随访(46.6±30.5)个月,有6例患者出现了111次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事件,其......
作者:孙奇;陈柯萍;陈若菡;戴研;华伟;张澍 刊期: 2013- 02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一级预防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因一级预防而植入ICD或CRT-D的所有患者.结果140例患者中,植入ICD的患者51例,CRT-D患者89例,平均随访(26.8±12.6)个月.结果显示在ICD一级预防中启动ICD正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3%,误治疗率为1......
作者:卢孔杰;孙国建;陈建明;何浪;袁高辉;韦凡平;程震锋 刊期: 2013- 02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经验性抗凝方案评价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中经验性抗凝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情况及短期术后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顺序入选2011年我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87例,术中均依据经验肝素抗凝(即首次穿刺房间隔后予负荷量肝素100U/kg,术中每小时追加1000U),术中定时监测ACT,如ACT≥250s即为抗凝达标,ACT≥300s则抗凝效果较好.观察ACT达标情况.随访终点:术......
作者:代佰玲;高连君;常栋;尹晓盟;张荣峰;董颖雪;夏云龙;张树龙;杨延宗 刊期: 2013- 02
-
射频消融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
目的探讨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PVC)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6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前分支起源的PVC患者,均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结果6例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LPFB);V1~V6呈Rs型,Ⅰ、aVL呈rS或QS型,Ⅱ、Ⅲ、aVF呈qR或qRs型,aVR呈Qr或QS型;电轴右偏;QRS时限为(118......
作者:谭洪勇;赵英杰;王靖;楚建民;刘霄燕;郭琦;韦伟;浦介麟;张澍 刊期: 2013- 02
-
脑钠肽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与心脏术后心房颤动关系的荟萃分析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综合评价术前脑钠肽(BNP)水平、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脏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多个中英文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5.1分析软件进行不均一性和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结果14篇文献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术后房颤(POA......
作者:王玲;吴瑛;吴芳琴;邢丽娟 刊期: 2013- 02
-
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监测植入起搏器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单腔、双腔和三腔(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对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影响程度,以减少静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植入起搏器患者80例,根据起搏模式分为VVI、DDD、CRT起搏器3组,分别于术前2d,术后24h、7d监测D-二聚体水平.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随访期间定期监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
作者:朱业;顾翔;孙磊;张薏;鲍正宇 刊期: 2013- 02
-
3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PKP2基因检测
目的调查单中心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PKP2突变发生率.方法对50例考虑诊断为ARVC的患者采用2010年新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KP2基因各外显子片段并测序,结果与2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7例被确诊ARVC,9例为临界诊断,另4例为疑似诊断.确诊患者中有10例(27%)携带7个新突变和3个已报道突变,包括7个无义突变和3个错义突变......
作者:王本琪;周秀娟;杨兵;王静;王薇;丰尚鹏;李丹丹;宋华连;陈红武 刊期: 2013- 02
-
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起搏导线(3830,美国美敦力公司)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4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主动固定导线组(n=20)和普通导线组(n=20),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心室导线均放置在右心室间隔部,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各项心室导线参数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均无导线脱位或穿孔发生.主动固定导线组术后并发肺栓塞2例,且......
作者:易桂斌;殷泉忠;陆叶;李健;张华;崔俊友 刊期: 2013- 02
-
R波移行导联和V2转换率对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价值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R波移行导联及V2转换率定位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流程进行准确性验证,旨在寻找一个简洁准确的方法区分右心室流出道(RVOT)和左心室流出道(LVOT)起源的VA.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起源于流出道的VA患者心电图资料,计算R波移行导联及V2转换率,并与射频消融结果相比,验证心电图流程的准确性.结果52例患者中有24例VA时R波移行≥V4导联,均在RVO......
作者:张涛;商丽华;江河;牛永红;崔建;孙晓燕;宋怡 刊期: 2013- 02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5年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
患者男,65岁,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年半,发作性心悸、气短14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1994年因风湿性心脏病于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仍有胸闷、气短、端坐呼吸及双下肢水肿,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于2010年11月23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作者:华伟;王倩;樊晓寒 刊期: 2013- 02
动态资讯
- 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双年会通知
- 2 Lenegre病一例
- 3 心内膜及心外膜途径消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
- 4 家族史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危险分层中的地位
- 5 SureScanTM Advisa起搏系统植入后行3.0 T磁共振检查一例
- 6 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一例
- 7 成人经胸植入心外膜下心肌永久起搏器二例
- 8 起源于左侧希氏-浦肯野系统的特发性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 9 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与心房电连接特征的临床研究
- 11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房颤动心房肌细胞凋亡和溶解作用的实验研究
- 12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 13 迷走神经活动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 14 EuroPace 2003关于心房颤动导管根治术简报
- 15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口服抗凝药安全性观察
- 16 短QT综合征--一种新的心脏性猝死综合征
- 17 卡马西平致窦性停搏一例
- 18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有效性研究
- 19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 20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