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在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心内科接受CIED植入的64例患者分为2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32例,植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1年内持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期间符合CIED适应证,在不停用的情况下植入......

    作者:姜东炬;胡高频;付荣;贾玉琳;王冬冬;陶爱萍 刊期: 2014- 01

  • 右心室不同间隔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及不同间隔部位(室间隔高位、中位、低位)起搏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时限,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VVI或DDD型起搏器患者122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高位组(RVSP1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中位组(RVSP2组)、右心室间隔面起......

    作者:姚丙南;仇萍;韩世琴;李建新;王爱国;吉越英 刊期: 2014- 01

  • 应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

    目的研究应用带有微型环肺静脉标测导管(微环导管)的冷冻球囊完成肺静脉电隔离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德国心脏中心(柏林)接受导管消融的20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次房间隔穿刺后,将冷冻球囊置入左心房.冷冻球囊中央管中放置1根微环导管,作为“导引钢丝”和肺静脉标测导管.结果电隔离751根肺静脉.其中405根肺静脉(53.9%)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实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

    作者:唐闽;李劲宏;方丕华;张澍 刊期: 2014- 01

  • 心房后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

    目的探讨起源于心房后间隔及邻近区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特点.方法入选23例患者,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3±19.3)岁,自发或心房程序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并于后间隔各个部位进行激动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3例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或终止房速,平均周长(346.7±61.8)ms,房速时P'波时限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86.......

    作者:欧阳静娥;王祖禄;李世倍;梁延春;杨桂棠;金志清;于海波;梁明;韩雅玲 刊期: 2014- 01

  • 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每年约39万人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有研究报道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约为41.84/10.00万人,按此比例推算,我国13亿人口中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者约为54万人[2],多数猝死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心房颤动(房颤)等心律失常所致.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但遗憾的是20余年来并未取得明显突破.现有的抗心律失......

    作者:魏聪;贾振华;袁国强;吴以岭 刊期: 2014- 01

  •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

    目的自主研发植入型迷走神经刺激(VNS)和心电采集系统,探索多因素(VNS的频率、强度、脉宽、时间)电刺激迷走神经的佳效果参数值,并观察VNS对血压、心率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正常新西兰兔10只)使用自主研发的植入型VNS和心电采集系统,在适宜的程控刺激模式:频率20Hz、强度1mA、脉宽0.5ms、间隔刺激(开25s,停250s),与对照组(正常新西兰兔10只)进行体外实时监测心电和遥控......

    作者:陈颖敏;李敏;徐瑾;罗章源;张文赞;秦永文 刊期: 2014- 01

  • 晚钠电流抑制剂对心房间传导的影响及其抗心房颤动作用的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钠通道抑制剂对心房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的浓度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影响和对乙酰胆碱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作用,探讨晚钠电流抑制剂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19只新西兰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在不同的起搏频率下(3.3Hz、5.0Hz和6.6Hz),给予不同浓度的雷诺嗪、普罗帕酮和TTX(tetrodotoxin),分别记录相应的心房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并采用乙酰胆碱诱发的房颤模型......

    作者:贺鹏康;霍勇;周菁;吴林 刊期: 2014- 01

  • 肾去交感神经对犬心房颤动易患性和心房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去交感神经对犬长期快速右心房起搏后心房颤动(房颤)易患性和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20只杂种犬分为假手术组、右心房起搏(RAP)组、肾去交感神经(RSD)组3组.假手术组(n=6)植入起搏器后程控关闭起搏器;RSD组(n=7)先行双侧肾交感神经消融,经6周恢复后植入起搏器;RAP组(n=7)和RSD组快速起搏(400~450次/min)右心房5周.所有犬在实验基线期和终点进行超声心动图及电生......

    作者:王徐乐;赵庆彦;肖金平;代子玄;于胜波;唐艳红;黄鹤;黄从新 刊期: 2014- 01

  • 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兔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的糖尿病患者QT间期延长反映了心脏的电不稳定性,这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左氧氟沙星可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引起致命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本研究旨在评估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兔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2.5kg,雌雄各半,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5%四氧嘧啶160mg/kg建......

    作者:张冉;赵圣刚;陈善浆;张玲玮;蒋芬芬;江力勤 刊期: 2014- 01

  • 儿童心律失常——任重道远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心律失常发生机制通常与成年患者相同.但有些心律失常与年龄密切相关,多发于婴幼儿,临床特点、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均与成人有所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应基于心律失常类型的正确诊断、可能的发生机制和年龄特点,同时应分析儿童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风险/效益比.目前,我国儿科领域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水平和开展范围远远落后于成人,有能力且由儿科医师独立开展小儿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并具一定规模的医院寥寥无几......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