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直接房间隔起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直接房间隔起搏的方法学.方法将患者分为电生理检查引导组和直接植入组,前者根据电生理的标测结果进行房间隔起搏导线的植入,后者直接应用可控钢丝或者预塑形钢丝进行房间隔起搏导线的植入,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导线的阈值、感知和阻抗,以及导线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电生理检查组15例患者中完成了13例导线植入,急性期脱位2例,慢性脱位1例,直接植入组14例患者均完成起搏导线植入,无导线脱位......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陈建明 刊期: 2008- 01

  • 盐酸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初步经验

    目的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有6例.均于室速发作时应用尼非卡兰静脉注射,负荷量0.3~0.5mg/kg,除1例患者没有应用维持量外其他患者大维持量均达到0.8mg·kg-......

    作者:华伟;王靖;王方正;张澍;浦介麟;陈柯萍;朱俊;杨艳敏 刊期: 2008- 01

  •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目的评估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方法共12例特发性室速/室早患者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对所有病例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2例室速/室早均消融成功,并证实均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7例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侧,5例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侧.三尖瓣环游离壁侧室速/室早QRS波平均时限长于三尖瓣环间隔侧室速/室早;游......

    作者: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 刊期: 2008- 01

  • 不同年龄对心房颤动再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消融术后复发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进行再次射频消融并随访,探讨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再次进行射频消融64例,年龄(62±11)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22例.消融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进行标测,将肺静脉电位隔离、三尖瓣峡部阻滞以及不能诱发房颤作为消融终点.消融术后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个月,若仍......

    作者:田颖;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郑斌;李旭平;胡福莉;汤日波;张铭;史力生;何华;陶海龙 刊期: 2008- 01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两例患者

    心脏性猝死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引起者占82%以上.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ICD术后辅以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杨成彬;石蓓;刘西平 刊期: 2008- 01

  • 起搏导线缠绕希阿里网经消融导管成功分离一例

    患者男性,45岁,因晕厥3次为主诉于2006年11月7日就诊,晕厥每次持续2~3min.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入院查体:血压160/105mmHg(1mmHg=0.133kPa),神志揪清,双肺呼吸音无异常,心率84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

    作者:任澎;李国庆;姚娟;古拜热木;杨坤和 刊期: 2008- 01

  • 8岁儿童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儿童植入ICD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一例儿童植入ICD的病例.男性患者,8岁,因间断发作晕厥4年入院.患者4岁时曾出现无诱因晕厥1次,当时伴有四肢抽搐,5min后自行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头晕,数秒后症状消失.......

    作者:华伟;王靖;陈柯萍;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08- 01

  • 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心率震荡的观察

    心率震荡(HRT)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早搏(PVC)后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本文对75例高血压伴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病人与209例高血压伴PVC病人、5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分析,探讨高血压伴NSVT病人与高血压伴PVC病人及正常人的HRT、心率变异性(HRV)、QT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米小龙;马锋;白梅 刊期: 2008- 01

  • AAI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影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的起搏治疗几乎占所有起搏人群的三分之一.VVI起搏模式虽可改善如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但其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及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等的远期并发症,似乎没有改善病窦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马冬辉 刊期: 2008- 01

  • 生理性起搏器治疗患者基本情况的变化趋势(1999-2007)

    近年来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不断提高,适应证不断拓展,已由单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扩展到预防心房颤动(房颤),从治疗心律失常发展到心力衰竭.本文对我院1999年至2007年起搏器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总结生理性起搏器应用的变化趋势.......

    作者:梁锦军;黄鹤;杨波;万军;唐艳红;江洪;黄从新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