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时间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研究。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起搏器囊袋局部清创及导线拔除术。术中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留至再植入术后即刻移除。根据术后再植入时间,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导线拔除术......
作者:田轶伦;王龙;李学斌;李鼎;段江波;郭飞;昃峰;苑翠珍;郭继鸿;谭学瑞 刊期: 2015- 06
-
起源点邻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交界处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评估起源点邻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交界处(AMC)附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速/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8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电生理检查(EPT)和射频消融术(RFCA),其中19例患者被确诊为AMC起源的室速/室早,对该19个病例室速/室早12导联心电图进行形态分析。结果对19例AMC处起源的室速/室早心电图做......
作者:邓成钢;张劲林;李振;韩宏伟;程光辉;唐成;苏晞 刊期: 2015- 06
-
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心电图特征及相关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1例ILVT患者的心电图,依据起源部位对ILVT进行分类,记录电生理检查中ILVT的房室关系,分析相关心电图指标。结果射频消融证实左后分支起源45例,左前分支起源3例,高位间隔起源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7......
作者:周公哺;马坚;郭晓刚;刘旭;张澍 刊期: 2015- 06
-
心房颤动患者长链非编码 RNA 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信使RNA(mRNAs),并对其进行初步阐述。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芯片技术检测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3例AF患者心房组织和3例正常对照心房组织的lncRNAs和mRNAs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生物学途径分析(pathwa......
作者:孙晓华;阮中宝;殷屹岗;任寅;朱俊国;陈各才;丁祥伟;林杰;朱莉 刊期: 2015- 06
-
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治疗新方法:三尖瓣环峡部极性反转位点消融
目的:三尖瓣环峡部连续解剖线性消融是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常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显示三尖瓣环峡部可能是由非连续性肌束构成,故连续线性消融可能并非必需。本研究拟比较一种新的消融方法(极性反转位点消融)与常规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方法(解剖消融)治疗典型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入选典型房扑患者40例(北京朝阳医院18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例),随机数字法分为......
作者:刘小青;尹先东;何泉;周旭;姜正明;付新;陈魁;刘兴鹏;杨新春 刊期: 2015- 06
-
典型心房扑动波终末成分形态与右心房游离壁电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典型逆钟向心房扑动(房扑)左右心房的电解剖标测,阐明其房扑波的产生机制及右心房游离壁电压与房扑波终末部分形态的关系。方法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2月35例典型逆钟向房扑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双心房标测分为2组。第1组患者均无右心房游离壁的手术瘢痕,进行了左右心房的双心房标测,第2组患者按照有无右心房游离壁瘢痕分为2a和2b亚组,只进行了右心房的激动标测。所有......
作者:王君;陈明龙;杨兵;居维竹;张凤祥;陈红武;曹克将 刊期: 2015- 06
-
射频消融二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一例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起源于二尖瓣环(MA)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在临床上发病率均较低,迄今国内外有关MAVT合并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的报道鲜见[1-2]。目前对于MA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尚缺乏足够认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1例MA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宋卫锋;王现青;姚焰;臧小彪;付海霞;张嘉莹 刊期: 2015- 06
-
应用逆行导丝技术行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成功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劳力性胸闷,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伴不能平卧10d”入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患者10余年前因突发胸闷,气促住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力衰竭”,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基本规律用药,但因反复心力衰竭加重多次住院治疗,2007年冠状动脉造影为中间支及左前降支有60%狭窄;2012年8月14日又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入院后心电图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
作者:张卫玲;邱春光;秦中胜;潘三葱;李向兵 刊期: 2015- 06
-
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指导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消融一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已使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心室颤动(室颤)导致猝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ICD植入并不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过度治疗,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并且可能造成电池提前耗竭。本文介绍1例植入ICD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反复发作室速,ICD频繁治疗,经ICD优化程控、多种药物治疗与心内膜常规标测导管消融不能控制......
作者: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郦明芳;顾凯;杨刚;余金波;曹克将 刊期: 2015- 06
-
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治疗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后三度房室阻滞一例
三度房室阻滞是三尖瓣置换术后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需植入双腔起搏器(DDD)治疗。对于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后出现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不宜放置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导线,外科手术放置心外膜起搏导线又难以让患者及外科医生接受。本文报道1例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进行DDD起搏治疗三尖瓣置换术后出现三度房室阻滞的患者,术后患者起搏效果良好。......
作者:何阳春;杨秀婷;张雨薇;金元超;刘启功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射频导管消融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一例
- 2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家兔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介入性操作穿破冠状静脉窦导致心脏压塞的床旁体征和处理
- 4 全国心脏起搏器1998和1999年临床应用调查
- 5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6 组合铅屏在电生理介入诊疗中对术者的防护价值
-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 8 射频导管消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合并的室性心动过速
- 9 Ximelagatran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0 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室起搏管理功能致长RR间期二例
- 11 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预后意义
- 12 精彩2015--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回顾
- 13 持续性心房颤动递进式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
- 14 经皮迷走神经耳支刺激抑制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机制
- 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标测方法探讨
- 16 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消融一例
- 17 高盐摄入及补钾对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18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的临床特征分析
- 19 如何理解生理性起搏
- 20 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