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治疗新方法:三尖瓣环峡部极性反转位点消融
刘小青;尹先东;何泉;周旭;姜正明;付新;陈魁;刘兴鹏;杨新春
关键词: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 极性反转
摘要:目的:三尖瓣环峡部连续解剖线性消融是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常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显示三尖瓣环峡部可能是由非连续性肌束构成,故连续线性消融可能并非必需。本研究拟比较一种新的消融方法(极性反转位点消融)与常规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方法(解剖消融)治疗典型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入选典型房扑患者40例(北京朝阳医院18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解剖消融(n=20)与极性反转消融(n=20)两组。解剖消融组接受传统的三尖瓣环峡部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极性反转消融组接受三尖瓣环峡部线上极性反转位点消融。手术的终点是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极性反转消融组总消融时间及放电次数较解剖消融组显著减少[(4#.8±3ê.5)min 对(12,.4±8?.8) min,P<0?.001;(7 C.4±3?.7)次对(20.4±8·.7)次,P<0.001]。极性反转消融组总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也显著低于解剖消融组[(56 j.5±16 Z.8) min对(75°.0±22?.6) min,P<0§.001;(11?.8±6?.8) min对(19?.5±8?.1) min,P<0è.001]。两组皆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6)个月,两组各有1例及2例复发房扑,经再次消融后至今无复发。结论极性反转位点消融新方法与常规的三尖瓣环峡部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方法相比能显著减少消融时间和消融损伤,可能与极性反转位点消融集中在峡部关键肌束,减少了无效消融有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