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EASI 12导联与标准监护Ⅱ导联监测心肌缺血的观察
目的评价目前常规选择的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心电监测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设计,将研究期间收住北京市宣武医院CCU病房的57例有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病例组,43例无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非病例组,选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评价CCU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两组病人均同时描记标准12导联、EASI12导联和标准......
作者:邓颖;张亚荣;马小宁;徐艳;谢建军;庞蓓蕾;王艳玲;李淑迦;吴瑛 刊期: 2007- 05
-
经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1:2房室传导现象
患者男性,4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两年余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波几乎均落在前一激动的T波上,有的在T波升支处,有的在T波顶峰,并与之重叠,PP间期略不规则,0.58~0.64s.QRS波呈室上性,时限为0.08s,PR间期0.18s及0.50s.心动过速发作时P波后跟随1~2个QRS波,PR1间期为0.18s,PR2间期为0.50s,R1与R......
作者:魏建洪;潘大明 刊期: 2007- 05
-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时限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近来研究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时限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QRS时限延长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目前国内外对长期心脏起搏者起搏QRS(pQRS)时限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甚少.通过常规心电图测得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pQRS时限,探讨其与左心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间不同步的关系.......
作者:潘文志;宿燕岗;巩雪;崔洁;舒先红;王蔚;柏瑾;葛均波 刊期: 2007- 05
-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及表达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迄今所知的惟一一种受Ca2+/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CaN广泛分布于机体内各种组织中,参与多种受Ca2+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并通过作用于不同的底物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新近研究表明,CaN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因子--T细胞激活核因子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中是否存在CaN的活性......
作者:黄鑫;李莉;徐志云;赵峰 刊期: 2007- 05
-
经食管心房起搏终止室性心动过速22例临床分析
虽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不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其常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演变为心室颤动(室颤)导致病人死亡.目前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能快速、有效地终止部分室速的发作;常需采用直流电复律技术,但该技术创伤大,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恐惧和身体的痛苦;而心腔内程控刺激对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意识清醒患者的室速亦有良好的疗效,但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技术能否终止室速的发作,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介......
作者:马红梅;陈芳 刊期: 2007- 05
-
左上肺静脉和右心耳快速起搏对电重构的不同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犬左上肺静脉和右心耳快速起搏,观察心房肌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ERP)和左上肺静脉离子流的变化,探讨其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机制.......
作者:赵庆彦;黄从新;王晞;唐艳红;胡萍;徐林 刊期: 2007- 05
-
早期复极综合征总是良性吗?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表现为J波增大或J点抬高,胸前V4~Ⅴ6导联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和高大而直立的T波.多年来ERS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变化,多见于年轻男性和运动员.近年来,此综合征重新引起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与Brugada综合征和原发性心室颤动(室颤)有许多相似的心电图特征,ERS近年来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个案报道.......
作者:舒娟;王东琦;薛小临;杨琳;苏显明;马爱群;严干新;崔长琮 刊期: 2007- 05
-
HCN4通道基因过度表达的电生理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4)在猪左心室过度表达的电生理效应.方法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人HCN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CN4)和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d-HCN4组(n=6),Ad-GFP组(n=5)和PBS组(n=3).腺病毒或PBS注入到Yorkshire猪左心室游离壁,3~4d后行房室结消融造成完全性房......
作者:易方方;杨新春;蔡军;李延辉;刘秀兰 刊期: 2007- 05
-
生理性起搏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展,生理性起搏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生理性起搏不仅可以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还可以用来恢复心脏正常同步化功能,纠正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不断得到新的诠释,即以适当的起搏模式、合理的起搏参数设置、理想的起搏部位来大限度地保持心脏房室之间,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左心室内各节段间的同步化和提供机体需要的心率支持.生......
作者:徐伟;陈新 刊期: 2007- 05
-
如何理解生理性起搏
人类的心脏冲动传导从窦房结开始,经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束支、浦肯野纤维至心室,是生理的传导过程,保证了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当传导系统发生病变,如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障碍,造成窦性心动过缓和/或房室阻滞,需要器械干预时,无论人们怎样努力,也难以达到尽可能近似的生理性境界.实际上父母给予新生婴儿的健康心脏才是真正的生理性起搏.......
作者:王万正 刊期: 2007- 05
动态资讯
- 1 单向型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二例
- 2 心房颤动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关系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 3 30例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分析
- 4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后间隔旁路射频消融一例
- 5 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6 经颈内静脉升级常规起搏器为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 7 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 8 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中QRS时限与运动诱发的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9 左心室瘢痕负荷SPECT相位分析法检测及其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
-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室率稳定功能应用两例
- 11 醛固酮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研究
- 12 右心室起搏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 13 应重视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特殊性
- 14 射频消融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
- 15 心脏手术同期直视射频导管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 16 超声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17 心脏再同步治疗通过调控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表达改善心功能的机制研究
- 18 左心室四极导线植入心底一例
- 19 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 20 推广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