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单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症状严重的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36例,女性60例,年龄14~73岁.96例中单纯频繁发作室性早搏(室早)53例,其他为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存.动态心电图记录术前早搏(23834.6±13064.6)次/24h.所有病例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室速12导联心电图QRS......

    作者:简小莉;江洪;杨波;王晓红;刘华芬;刘秀娟 刊期: 2007- 05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中对心房重构的影响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心律失常之一[1].如今,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的发病率已有所减少,但其他易感因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正不断增高,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高[1].对房颤机制的研究发现,心房重构即心房组织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是这种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2];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晶晶;吴立群 刊期: 2007- 05

  • 卡维地洛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兔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长期干预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兔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慢性压力超负荷兔模型随机分为结扎组和卡维地洛干预组(CVD组);分别记录两组左心室心肌内、外膜动作电位并同步记录跨壁心电图,比较两组动作电位时限(APD90)、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左心室质量与体重比值.结果(1)CVD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结扎组(P<0.05),左心室质量与体重比......

    作者:姚青海;崔长琮;王东琦;马奕;吴尚勤;孙姗;董其克 刊期: 2007- 05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HERG基因L539fs/47及A561V突变的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HERG基因L539fs/47突变及A561V突变的功能.方法采用交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克隆载体快速PCR构建突变体,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将突变体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用Superfect转染试剂将野生型及突变型HERG质粒与荧光载体pRK5-GFP共转染至HEK293细胞,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蛋白质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HERG通道的电流表达.结果构建......

    作者:李宇;廉姜芳;崔长琮;赵永辉;薛小临;张爱峰;杨海涛;王东琦;黄辰 刊期: 2007- 05

  • 心房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改变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1c亚基(LVDCCa1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作者:汤宝鹏;许国军;库热西·玉努斯;伊力哈木江·沙比提;木拉提·阿布提热合曼;程祖亨 刊期: 2007- 05

  • 跨三尖瓣环的导管压迫所致儿童迟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一例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

    作者:袁越;高路;林利;姚焰 刊期: 2007- 05

  • CRT-D治疗重度心功能不良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初步观察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伴有收缩功能不同步的严重心功能不良患者,不论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治疗加心脏复律除颤器(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deviceanddefibrillator,CRT-D)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力衰竭住院次数、延长寿命和防止心脏性猝死.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CRT-D治疗病例不多,现报道本中心......

    作者:单其俊;邹建刚;陈明龙;杨兵;陈椿;曹克将 刊期: 2007- 05

  •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观察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伴有房间阻滞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国内从1998年开始陆续有部分病例报道,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随访的时间都较短.本文报道了自1998年10月到2000年11月间在我院13例植入了双心房同步起搏器患者随访至今的结果,对双心房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及冠状静脉窦起搏左心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和评估.......

    作者:陈建明;沈法荣;王志军;黄抒伟;凌锋;俞尉;陈旭娇;金红峰;吴巧元 刊期: 2007- 05

  • ⅤⅥ起搏器更换者心功能和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长期ⅤⅥ起搏对患者心功能和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植入ⅤⅥ起搏器的103例患者分别于ⅤⅥ起搏器首次植入时和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行更换术前进行临床、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评价心功能(NYHA分级)和房颤发生情况.结果ⅤⅥ起搏器平均更换时间为8.4年.首次ⅤⅥ起搏器植入时左心房内径平均36.27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62mm,患者在更换ⅤⅥ起搏器时左心房内......

    作者:华伟;丁立刚;张澍;陈柯萍;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7- 05

  • 不同起搏方式(AAI vs 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旨在比较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01年8月至2005年2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单盲(患者为盲方)分为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分别于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1次.每次随访的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主要终点为房颤发生率,次要......

    作者:陈柯萍;陈若菡;刘志敏;唐闽;华伟;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