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4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分成A组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n=20)和B组心功能Ⅲ~Ⅳ级(n=22),以及健康儿童对照组(n=20);采用Mars3000动态心电图仪常规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析HRV时域参数(SDNN、SDANN、PNN50和rMSSD)和频域参数(TF、VLF、LF、HF、LF/HF).结果(1......

    作者:吴蓉洲;张文新;徐强;张圆海;陆文文;褚茂平;陈其;项如莲 刊期: 2005- 02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编者的话对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的患者,如单用胺碘酮无效,适量加用静脉或口服β受体阻滞剂有时可显奇效.因为高交感神经张力除了使室性心律失常不易终止和易复发外,还可削弱胺碘酮的延迟复极作用,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方能充分发挥,且可与β受体阻滞剂对多种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相互增强.但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给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

    作者:庞明杰;孟洁;赵燕;张宏 刊期: 2005- 02

  • 食管心房起搏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伴2:1室房传导一例

    患者男性,16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伴胸闷、头昏、乏力3年,近期心悸发作频繁而来我院就诊.既往每年发作心悸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数十秒~1d不等,可自行停止,发作时伴胸闷、头昏、乏力.近3个月来发作次数频繁,每月发作1~2次.体格检查:心率80次/min,心律齐,心脏听诊无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食管心房起搏检查,将6F食管电极导管从鼻腔插入食管36cm,起搏电压20V,......

    作者:李乔华;曹阳;罗琳 刊期: 2005- 02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的影响

    本文对43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24h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分析,并对部分患者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通过治疗前后HRV昼夜节律分析比较,初步探讨ACEI对心力衰竭病人自主神经活性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马文林;戚秀卿;邓南伟;顾惠琴 刊期: 2005- 02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目前诊断技术未能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根治IVT的首选方法.我院自1994年开始,先后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27例IVT患者,术后随访1~9年平均6.4年,兹报告如下.......

    作者:许力舒;姜述斌;杨敏全;帕尔哈提;吴忠东 刊期: 2005- 02

  • 心律失常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已获得人类基因的全序列.而疾病与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却仍在继续.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常见病,对其致病基因研究取得了一些不断深入的结果.......

    作者:谭琛;浦介麟;王方正 刊期: 2005- 02

  • 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动态变化的在体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细胞单相动作电位时限(M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动态改变与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梗死组(n=30).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梗死组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结合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和程控刺激技术,于梗死前,假手术后2d,梗死后5min、15min、30min、2d、14d和60d,在梗死区的......

    作者:包明威;黄从新;刘捷;王腾 刊期: 2005- 02

  • 个体化的心房消融终止心房颤动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和维持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对所有的AF都以一种固定的术式进行消融治疗缺乏针对性.为此,我们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探索个体化消融的可行性.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5)mm,其中12例为持续性AF(1~22年).均经房间隔穿刺在左心房内对AF进行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并在等电位标测下......

    作者:姚焰;张澍;唐闽;张奎俊;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5- 02

  • 射频消融因心房颤动服用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的心房扑动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或经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目前尚不理想.在部分典型房扑合并房颤或部分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服用Ⅰc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房颤可以转变为典型房扑,本组前瞻性地观察消融典型房扑并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房颤的影响.......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梁延春;徐凯;梁明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改变.方法13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起搏组(n=7).起搏组犬无菌开胸后在右心房缝植5对心外膜记录电极,电极尾端经皮下由犬背部穿出;在右心耳缝植螺旋型起搏电极,连接实验用AOO高频起搏器(400次/min),心房快速起搏6周,建立房颤犬模型;假手术组犬仅缝植心外膜记录电极和起搏电极而不起搏.经心外膜电极记......

    作者:李为民;李悦;薛竟宜;孔一慧;潘尚哈;徐岩松;韩薇;杨树森 刊期: 2005-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