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再评价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力衰竭和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房颤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马虹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干预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的影响.方法4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各12例,应用低剂量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分别为9例和12例.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
作者:吴书林;陈纯波;林秋雄 刊期: 2005- 02
-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展望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房颤)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房室结改良术控制心室率、毁损房室结造成三度房室阻滞加起搏器植入、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肺静脉内点消融、环形消融等多种术式,本世纪初,则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主.房室结改良术和房室结毁损术并非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而仅仅适用于心室率快,自觉症状重......
作者:黄从新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近20年来,房颤造成的病死率有显著升高,从1980年的27.6/100000人上升到1998年的69.8/100000人.调查表明,从1991年到1998年,房颤一直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快,从1985至1999年,全美因房颤住院的患者从154086人上升到376487人,而住院患者中房颤患者从787750人上升到......
作者:杜昕;刘晓惠;马长生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持续性心律失常,人们已从临床到基础、从形态结构到细胞电生理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与房颤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探索也逐步展开,从而可以从更深层次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兹就关于房颤的离子通道、影响因素及家族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文茂;黄从新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进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对应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的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讨论.......
作者:刘少稳;杨延宗 刊期: 2005- 02
-
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方法学评价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间我院对68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n=56)或EnSite/NavX(n=12)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收集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初始肺静脉电学隔离率、终肺静脉电学隔离率及并......
作者:董建增;马长生;刘兴鹏;龙德勇;王京;刘小青 刊期: 2005- 02
-
肺静脉口周消融造成去迷走效应对心房颤动消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静脉口周消融术所造成的去迷走效应(vagaldenenvation,VD)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其中12例为持续性房颤(1~22年),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5)mm.所有患者接受了等电位标测指导下的左心房内电学改良消融,包括肺静脉口周围的节段或环形消融.记录术中发生VD的消融位点......
作者:唐闽;姚焰;张劲林;曾治宇;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05- 02
-
环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期体会
目的报告环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期体会和结果.方法56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50例,持续性房颤6例)入选,平均年龄(50.6±9.6)岁.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围绕左和右侧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左心房,另外二条消融线分别连接左、右环状消融线以及左环状消融线至二尖瓣环.术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3个月.结果55例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其中53例完成预定的线性消融,操作时间和X线......
作者:马坚;方丕华;楚建民;贾玉和;张澍;黄从新 刊期: 2005- 02
-
猪肺静脉肌袖PGP9.5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特点研究
目的检测猪肺静脉肌袖的PGP9.5(proteingeneproduct9.5)抗原表达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肺静脉源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家猪11只,取其肺静脉,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HE染色显示,4个左上肺静脉的肌袖组织中观察到染色浅淡的单个苍白样细胞,2个肺静脉内膜下层见条索状聚集分布的苍白样细胞群;(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6......
作者:王玉堂;赵擎;单兆亮;易军;时向民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 2 心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无X线房间隔穿刺
- 3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4 纤维化心房心肌病一例
- 5 慢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消融治疗
- 6 干细胞移植与转基因治疗建立生物起搏器的实验研究进展
- 7 肺静脉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和延迟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 8 应用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9 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的室性心动过速
- 10 AAI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静止二例报道
-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单、双线圈除颤导线对比研究
- 1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KCNQ1基因定点突变的研究
- 13 间隔区域消融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
- 14 加强对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远期疗效的研究
- 15 房室结慢径区域消融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 16 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 17 起源点邻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交界处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 18 双心室起搏中右心室近端环状电极(阳极)夺获心电图特征
- 19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20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