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方法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均随访(20.72±16.98)个月.结果(1)ICD的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6例(占17.6%),其中单腔ICD3例,三腔ICD3例.(2)原因:1......
作者:王冬梅;韩雅玲;臧红云;于海波;吴晓光;王守力;王祖禄;荆全民;任红 刊期: 2008- 02
-
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AFL)不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分析峡部依赖性AFL患者体表心电图扑动波(FL波)形态,并通过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冠状静脉窦(CS)传导顺序及传导时间等.结果根据下壁导联FL波形态,逆钟向传导AFL分为4组,组1负向FL波,组2负向FL波为主,终末端为正向,CS传导顺序均为近端至远端,传导时间分别为(33.41±13.43)ms、(35.23±15.56)ms......
作者:闫素华;程文娟;陈明友;孙洁;徐希云 刊期: 2008- 02
-
微创胸腔镜外科同步化技术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
2007年4月至8月有3例患者接受微创胸腔镜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1~77(61.3±13.8)mm,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38(0.37±0.02),3例患者均有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史.......
作者:张海波;孟旭;李岩;张烨;李治安;韩杰;许春雷;曾文;孙凌波 刊期: 2008- 02
-
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导致心脏穿孔三例
因生理性起搏的需要以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理想起搏部位等优点,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许多临床工作者对于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特别是心脏穿孔认识不足.......
作者:周胜华;周滔;杨侃;黄河;张志辉;吴明星;刘启明 刊期: 2008- 02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显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一例
患者男性,41岁.阵发性心悸16年,1年来发作1~2次/月,呈突发突止.心电图V1导联逆性P波直立,RP间期>70ms(图1),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无异常.心内电生理检查......
作者:李艳军;麻付胜;杨晓利;李臻;张晓军;马坚 刊期: 2008- 02
-
心外膜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一例
CARE-HF研究已证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预防心脏性猝死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此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三腔ICD(CRT-D)已成功运用于临床.......
作者:汤宝鹏;张宇;匡政宇;霍强;徐志新;严飞;张燕一;马依彤 刊期: 2008- 02
-
心房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观察
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迟迟未应用到临床,主要困难与障碍是心房的刺激波振幅低,极化电位相对高,临床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根本无法识别是否心房夺获.美敦力公司新推出的EnPulse起搏器,具有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成为全球率先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的起搏器.......
作者:凌峰;于忠;王振东;许轶洲;金建芬 刊期: 2008- 02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肥大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人们已经发现心肌肥大时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重构参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失稳态变化,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主要蛋白成分,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心肌肥大时Cx43变化的机制和规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为强大的促心肌肥大因子对缝隙连接蛋白重构的影响至今也还鲜见报道,本组观察了AngⅡ对心肌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影响,探讨心......
作者:杨军;伍卫 刊期: 2008- 02
-
CT三维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学形态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左心房(LA)内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10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AA).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术和封堵术是房颤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术中涉及LAA及其邻近结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术中造影的方法,无法立体再现其解剖结构并实时参考.......
作者:赵亮;孟小茜;姜其钧;张家友;赵学;刘士远;廖德宁 刊期: 2008- 02
-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经穿刺静脉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非常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技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生随访发现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入路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杨俊娟;丁燕生;周菁;盛琴慧 刊期: 2008- 02
动态资讯
- 1 口服普罗帕酮致窦性静止和房内、房室、室内阻滞一例
- 2 炎症、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
- 3 希氏束和希氏束旁起搏的研究进展
- 4 心肌细胞内钙异常介导的心律失常中晚钠电流的可能作用
- 5 双心房同步起搏发生交叉感知引起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一例
- 6 晚钠电流与心律失常
- 7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有效性研究
- 8 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受体对心室复极变异性储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 9 汪丽蕙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10 迷走神经和肺静脉刺激对心房肌动作电位和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的影响
- 11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V1'电压>1.5 mV对诊断间隔性病变的探讨
- 12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13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阻滞五例临床分析
- 14 长QT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 15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与消融靶点
- 16 国产伊布利特致多发窦性停搏一例
- 17 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波误感知的一种新方法
- 18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学
- 19 法洛四联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
-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分化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