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晚电位的空间分布探讨
目的晚电位是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一个危险标志,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满意.常用的滤波法信号平均心电图对下壁心肌梗死后晚电位的检出较前壁的敏感.为探究其原因,对心肌梗死部位与晚电位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方法连续收入院的3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14例,下壁心肌梗死23例.分别对这些患者的QRS综合向量和X、Y、Z导联向量的晚电位进行分析.结果前壁梗死患者QRS综合向量......
作者:方全;邓华;程康安;吴宁 刊期: 2002- 04
-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69例(93.9%)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24h>1000个室性早搏(PVCs)者69例(38.3%),多形PVCs34例(18.9%),成对PVCs66例(36.7%).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81例(45.0%),随访3个月7例发生猝死,无心动过速......
作者:杨景宁;林桂珍;肖玉梅;楚建民;王方正 刊期: 2002- 0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适应证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约40万人死于此症.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SCD发生率.美国每年上万人安装ICD,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普及的限制,采用ICD治疗的患者甚少,但近年来逐渐增多,1年约100例患者安装ICD.为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应用ICD的认识及使用规范化,两个学会......
作者:王方正;张澍;任自文;郭继鸿;胡大一;陈新 刊期: 2002- 04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3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窦性心律患者、阵发性房颤及慢性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R和AT2-R的mRNA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
作者:伍伟锋;黄从新;刘唐威;李庚山 刊期: 2002- 04
-
ST段早期恢复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
目的比较溶栓再通后早期ST段恢复与未恢复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ST段早期恢复在心肌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108例溶栓经酶学等指标临床判定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有无早期(溶栓后2h)ST段恢复分为两组.连续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了解心肌酶峰出现时间及峰值;放射性核素评估左心室功能.观察4周住院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室壁瘤、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无......
作者:刘靖;徐成斌;孙宁玲;蒋宝琦;王伟民;赵红 刊期: 2002- 04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病特点,分析AF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者235例,监测手术前后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收缩功能、左心房内径、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和电解质变化等.结果235例患者CABG术后42例(17.9%)发生AF,81%的AF发生于术后1~3d,持续(12.0±9.14)h,95.2%患者24h......
作者:顾松;苏丕雄;刘岩;张希涛;袁彪;王天佑 刊期: 2002- 04
-
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及随访二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一线治疗手段,双腔ICD在我国植入尚不多,我院于2001年2月、8月分别植入两例双腔ICD.资料和方法例1女性,77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7年,半年前起反复晕厥伴抽搐.VVI起搏器功能正常,QT间期0.56s,无低钾血症.右冠状动脉及前降支狭窄80%,给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stenting).后一次住院......
作者:凌峰;李佩璋;邱国松;李雄;金建芬 刊期: 2002- 04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蜕变为心室颤动一例
患者男性,32岁,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动过速10年(图1A).本次发作持续2h不缓解就诊.急诊体格检查:血压8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24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示RR间距不等,QRS波宽大畸形,起始部粗钝,有δ波,QRS波形态多变,宽窄不一,时限宽0.28s,心电图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图1B),立即吸氧,静脉注......
作者:王志鹏;许原;田东钦;沈德云;曾金凤;郭继鸿 刊期: 2002- 0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随访观察三例
临床资料例1男性,53岁,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6年,发作性头晕、心悸、气短1年,每次发病血压40~60/0mmHg,心电图示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速呈两种频率,分别为200次/min和140~150次/min,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植入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CPIVENTAKMINI.例2男性,55岁,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3......
作者:蔡尚郎;沃金善;赵青;郑方胜;范洪亮 刊期: 2002- 04
-
特发性J波伴心室颤动一例
患者男性,19岁,因1个月内尿失禁2次于2001年6月4日入院.既往健康,无遗传病家族史,父母亲非近亲结婚.近2个月内无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史.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0r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心肺正常,神经系统正常.头颅CT、脑电图、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血液心肌酶:肌酸激酶-肌红蛋白(CK......
作者:段广民;童为有;任益江;楼建涛;付颖 刊期: 2002- 04
动态资讯
- 1 螺旋电极导线Koch三角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
- 2 由于P波和QRS波重叠貌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一例
- 3 中国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
- 4 频率适应性传感器及其应用现状
- 5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与HATCH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 7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 8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 9 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 10 犬Bachmann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关键消融部位
- 11 心力衰竭并发的常见心律失常
- 12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关系
- 13 房性并行心律引起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周期重整一例
- 14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的超声心动图参数优化
- 15 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长QT综合征一例
- 16 射频消融术术后猝死一例原因分析
- 17 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临床分析
- 18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阻滞的评价
- 19 左心房高主频及连续碎裂电位电生理特点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临床疗效的关系
- 20 短期正中神经刺激对犬快速心房起搏后心房肌电生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