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典型心房扑动合并局灶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目的:总结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合并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特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成功消融的典型房扑合并局灶房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263例典型房扑的患者中,5例(1.9%)记录到6种局灶房速,其中2例房速起源于界嵴上部、2例起源于右上肺静脉口部、1例分别有起源于左心房后壁及冠状静脉窦口的2种房速。结论极少数典型房扑......
作者:孙奇;郭晓刚;刘旭;周公哺;戴晨旭;马坚;陈柯萍;戴研;张澍 刊期: 2015- 03
-
不同消融策略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左心房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比较环肺静脉隔离(CPVI)和线性消融,基础上结合或不结合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术后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PAF患者69例,分别行CPVI+CFAEs+线性(Linear)消融(A组)或CPVI+Linear消融(B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随访......
作者:陈超;苏茂龙;黄卫斌;钟小芳;蔡尚郎 刊期: 2015- 03
-
心电图Ⅱ导联R波第一峰时限分布特征及其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导联R波第1峰时限(RWPT)分布特征及其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电生理研究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2~68(46.1±13.4)岁。32个病例164份心室不同部位起搏12导联心电图,2名心电工作者双盲法手工测量RWPT,并比较不同部位......
作者:杨志平;林亚洲;张建成;陈建泉;吴梅琼;连亮华;吴卫;陈林 刊期: 2015- 03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电风暴事件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阜外医院植入ICD的134例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和ICD程控资料,比较发生ES和未发生ES的患者基础心脏病、心功能、药物治疗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7.4%的ICD患者发生过ES事件,其中70%患者事件数≥2,89.5%的ES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VT)引起的。与未发生E......
作者:陈若菡;于君;孙奇;陈柯萍;华伟;张澍 刊期: 2015- 03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率控制与消融节律控制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目的:比较心率控制和射频消融节律控制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3月发表的比较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5.1及Stata12.0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事件为随访结束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6min步......
作者:耿金;戴望亮;胡婷婷;马树人;徐伟 刊期: 2015- 03
-
起搏器植入术中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缝合时间和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462例患者,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起搏器184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18例,其中更换34例;B组,使用连续皮内缝合:起搏器209例,ICD11例,CRT......
作者:金凯;孙磊;顾翔;王文苑;张薏;鲍正宇;杭霏;沈建华;苗书航;李春云 刊期: 2015- 03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低能量复律一例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现已成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随着ICD的临床应用,关于ICD治疗的许多特殊临床问题,如ICD不适当治疗、ICD治疗后患者焦虑恐惧状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个体化的ICD参数设置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报道了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反复慢......
作者:贾静静;董颖雪;夏云龙;高连君;张树龙;王莹琦;尹晓盟;常栋;杨延宗 刊期: 2015- 03
-
高密度激动标测结合拖带N+1测量方法诊断和消融外科迷宫术后心房扑动一例
患者男,57岁,2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和外科迷宫消融术,再发心悸半年,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房扑),入广东省中医院拟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空腹、局部麻醉下接受消融术,穿刺股静脉将10极电极导管(DaigResponseCSL,美国圣犹达公司)送至右心房(RA),使其远端(RA1~2)在低位右心房游离壁,近端在高位右心房游离壁(RA9~10)。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10极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腔内心电图提示为......
作者:黄深;薛玉梅;丁春华;张文昶;詹贤章 刊期: 2015- 03
-
J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肌桥一例
患者男,53岁,因“一过性晕厥3次”于2013年5月11日入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既往体健,主述平素有头晕、低血压,发生黑矇1次,无晕厥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其父在40岁时夜间睡眠中猝死。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房颤),ST-T改变(Ⅱ、Ⅲ、aVF、V5~V6导联有J波,图1)。头颅CT未见异常。血糖9.9mmol/L,血钾3.22mmol/L。患者从CT室回......
作者:邓敏;何胜虎 刊期: 2015- 03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进展
现阶段,全球每年约植入125万例起搏器和41万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应用越来越多,包括永久起搏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约25%起搏器和35%ICD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抗凝药物的使用增加了CIED围术期的出血风险[2-5]。CIED围术期一般有2种抗凝方法:术前停用华法林5d,围术期使用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目标国际标准化......
作者:胡文瑛;吴立群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R在P上现象致心室颤动一例
- 2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3 心房颤动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预测因子
- 4 进一步加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5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T波感知过度致误放电一例
- 6 新一代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多形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7 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长时间窦性停搏的电生理特征
- 8 食管心房起搏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伴2:1室房传导一例
- 9 心脏磁共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作用
- 10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晕厥的原因分析
- 11 30例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分析
-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
- 13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 14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评价
- 1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132例长期随访
- 16 经上腔静脉途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右侧房室旁路一例
- 17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 18 心脏压塞--心脏介入性治疗中一个重要并发症
- 19 射频导管消融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后裂隙现象:复发的表现之一
- 20 室间隔起搏损伤电流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