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家庭监测发现T波过感知导致双心室起搏减少一例
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后的随访,受患者自身及医疗条件影响,通常为间隔数月的定期或不定期随访,甚至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后才引起重视,限制了起搏治疗的疗效,家庭监测(HM)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临床医生对患者起搏器不良事件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同时快速做出反应,对患者进行指导,对不能及时回访的患者,也可及时就近安排有条件的中心进行程控随访.......
作者:徐健;李述峰 刊期: 2015- 05
-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刊期: 2015- 05
-
超高密度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扑动的标测与消融一例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寻找局灶心动过速的早激动点或明确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与关键通道提供精确的指导.但传统三维标测系统仍面临准确度和分辨率不高、标测耗时费力等难题.一种新型的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系统(RhythmiaTM,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结合64个电极构成的小型网篮导管(OrionTM,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可实现快速、超高密度的接触式电解剖激动标测,将有助......
作者:郭晓刚;孙奇;刘旭;周公哺;杨建都;罗斌;马坚;张澍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从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更新看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 2 心房颤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 3 DF4三合一接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
- 4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编委会议纪要
- 5 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临床随访观察
- 6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
- 7 三维标测指导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 8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 9 第十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 10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 11 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 12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 13 心脏起搏领域新临床研究——来自2014年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的报道
- 14 静脉胺碘酮在1214例住院患者的治疗现状分析
- 15 经导管介入肾去交感神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 16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电生理特征
- 17 一个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及临床研究
- 18 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 19 ACC/AHA/NASPE 2002年植入型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临床应用指南公布
- 20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触电后“电风暴”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