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年第6期文章
  • 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以房室结双径路为基础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患者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R间期在正常范围.本文报道1例消融术前窦性心律时伴长PR间期的AVNRT患者,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后PR间期恢复正常.......

    作者:郑亚西;顾伟勇;邱红梅 刊期: 2004- 06

  • 房室结双径路与间隔旁路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精确定位是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玲;任志亮;白原;高迎春 刊期: 2004- 06

  • 主动脉左冠状窦内消融室性早搏导致严重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一例

    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附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早搏(室早)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主动脉左冠状窦附近消融可以获得成功[1-3].在此部位消融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少见报告,现报告在左冠状窦内消融频发室早导致严重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1例.......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徐凯;梁延春;梁明 刊期: 2004- 06

  • 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

    近几年来,我院在2116例心脏介入术过程中发生8例心脏压塞病人,均经成功抢救,无一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兴雷;张兴华;许法运;唐元升;陈良华;刘同宝;崔连群 刊期: 2004- 06

  • 心脏外科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心外科术后心律失常很常见,因它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一直是术后监护的主要内容.国内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组着重讨论其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作者:赵康丽;虞敏;刘楠;张雯;于晨曲 刊期: 2004- 06

  •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0.89%.国内外研究显示,16.0%~21.5%的脑卒中由房颤导致的血栓脱落引起,非瓣膜病房颤所并发的脑卒中比例占心源性脑卒中的50.0%~67.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4%[2],而脑卒中引起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50%左右.因此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京;马长生 刊期: 2004- 06

  • 肺静脉电位的解剖学基础与标测识别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它一直是心血管病医生研究的热点之一.局灶性房颤(focalatrialfibrillation,FAF)是AF的一种类型,是指心房或与心房连接的静脉内存在产生冲动异位兴奋灶,其发放的冲动可触发和/或驱动AF.近年来的研究[1-3]表明大部分的阵发性AF由于异位兴奋灶所触发或驱动,异位兴奋灶大......

    作者:杨俊娟;丁燕生 刊期: 2004- 06

  • 卡托普利对慢性实验犬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长期快速起搏实验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犬随机分为3组,起搏组:实验犬右颈部皮下植入永久起搏器,经颈外静脉途径将起搏电极导线置入右心耳(起搏频率400次/min).起搏器植入前及起搏8周后分别行电生理检查,将两条4极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途径分别送至右心房高侧壁及右心房前壁,作为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以2个基本周长(S1=300、200ms)分别标测AE......

    作者:李建平;张薇;孙志刚;黎莉;杨贵荣;张运 刊期: 2004- 06

  • 积极开展心血管离子通道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离子通道病(ionchannelopathy,ICPorionchanneldisease,ICD)是由于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疾病.人类各器官和组织均由基本的生命单元--细胞组成;只有细胞功能正常,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而细胞的正常功能必须通过其细胞膜功能蛋白质调控Na+、K+、Ca2+、Cl-等离子流和受体,进行物质交流和功能表达.把细胞膜上能调控离子流的功能蛋白质称为离......

    作者:崔长琮;陈新 刊期: 2004- 06

  • 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与寻常双腔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与寻常的双腔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PAT)的效果.方法将具备起搏器适应证,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治PAT无效的40例非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植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三腔组)及寻常的DDD双腔起搏器(双腔组),术后3、6、12、24及36个月各随访一次,观察比较PAT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三腔组的PAT发作次数及SF-3......

    作者:祁述善;周胜华;刘启明 刊期: 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