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6期文章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报道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corrected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ccTGA)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5例ccTGA合并SVT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有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房......

    作者:郭晓刚;马坚;刘旭;孙奇;周公哺;廖自立;张澍 刊期: 2014- 06

  • 应用机械切割鞘拔除导线的初步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切割鞘拔除导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起搏系统感染在鼓楼医院就诊,行起搏系统移除及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套叠式扩张鞘及机械切割鞘(Evolution,美国Bloomington公司)拔除导线,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4例患者入选,拔除导线47根,其中心房导线16根,心室导线31根.24例患者中采用机械切割鞘拔除的6例.同传统的套叠式......

    作者: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刊期: 2014- 06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评价老年双腔起搏器患者不同部位起搏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讨右心室中位间隔面及心尖部起搏下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植入DDD起搏器老年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患者(RVMSP组)56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RVAP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6、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

    作者:姚丙南;仇萍;韩世琴;李建新;徐鹏;吉越英;王朝晖 刊期: 2014- 06

  •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ACE2350G/A及Chymase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ACE2350G/A)及胃促胰酶(Chymase)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人群中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中的分布,探讨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8例高血压伴LVH住院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LVH-房颤组和LVH组,......

    作者:李建民;朱莉;殷屹刚;阮中宝;王如珠;任寅 刊期: 2014- 06

  • Brugada综合征患者体温与QT间期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不同体温状态对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QTc)的影响,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其可能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BrS患者为实验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为对照组,对每例患者均每日多次测量体温并同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将体温和QTc......

    作者:陈信光;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曹克将 刊期: 2014- 06

  • 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右心室起搏部位的选择

    目的比较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起搏导线放置在心尖部或流出道间隔部的难易程度.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按随机表将其随机分成A组(拟行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B组(拟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术前测定所有患者右心室体部与流出道短轴缩短分数.术中记录2组植入心室导线的曝光时间和术中脱位情况.比较术中及术后3个月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

    作者:汪菁峰;陈海燕;宿燕岗;葛均波 刊期: 2014- 06

  • 双心室起搏心电图的额面心电轴分析

    目的分析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在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心电图QRS波电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心室逆重构的关系.比较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自动分析与手动测量的心电轴的差异.方法入选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CRT植入的41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在单纯左心室起搏,左心室提前60ms、40ms、20ms、0ms,右心室提前20ms、40ms,单......

    作者:曹园园;汪菁峰;宿燕岗;葛均波 刊期: 2014- 06

  • 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8例房颤患者,分为磁导航指导下消融组(MNS组,28例)和床旁操作消融对照组(CON组,50例).MNS组穿刺房间隔后采用盐水灌注磁消融导管行左心房建模和左右肺静脉前庭电隔离,隔离后采用牛眼图确认;CON组在电解到标测(Carto)系统指导......

    作者:郑杰;李库林;郁志明;张常莹;高运来;裴强;李嘉萍;刘晓宇;王如兴 刊期: 2014- 06

  • QRS时限对左心室导线电延迟与心脏再同步治疗长期疗效相关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QRS时限是否影响左心室导线电延迟(LVLE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CRT患者,在围术期测量Q波起始到左心室导线感知波高峰的时间间距(QLV)反映LVLED.根据患者基线QRS时限分为宽QRS组(≥150ms)和窄QRS组(<150ms),基线及术后定期检查超声心动图及随访情况.CRT有反应定义......

    作者:樊晓寒;华伟;陈柯萍;孙欣;杨新伟;刘志敏;郑黎辉;张澍 刊期: 2014- 06

  • 三种判断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3种判断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入选来自北京3家三甲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共1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65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6例,北京军区总医院9例)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3种心电图判断方法包括:①胸前导联移形区指数;②V2导联移形指数;③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

    作者:焦震宇;李艳兵;毛俊;刘宵燕;杨新春;谭琛;楚建民;刘兴鹏 刊期: 201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