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9年第1期文章
  • 单导管射频消融先天性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合并右侧房室旁路一例

    患者男性,31岁,阵发性心悸2年.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消融术未成功,但未说明治疗失败原因,此次入我院为行再次射频消融术.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体表心电图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悸发作时心电图为PSVT.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常规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经右侧颈内静脉不能将导引钢丝送达下腔静脉,但可送人右心室,常规放置冠状静......

    作者:丁立刚;楚建民;华伟;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09- 01

  • 经髂静脉途径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和起搏器各一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起搏器,植入导线通常都是经上腔静脉途径.如导线无法到达上腔静脉,选择开胸途径植入心外膜电极是一种选择,但患者往往不愿接受开胸手术.此时,经股静脉或髂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是一种有效的备选方法.笔者在新加坡学习期间,见证经髂静脉途径植入ICD和起搏器各1例.......

    作者:汪爱虎;张维祥;曾志强;何加宁;梁淑芬;林振林 刊期: 2009- 01

  • 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出现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汉族,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0年于2008年4月23日入院.曾于当地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平素无胸闷、心悸、气短,无蹲踞现象,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体格检查: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口唇无紫绀,无杵状指.颈静脉无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未闻及哕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抬举样搏动、震......

    作者:马建新;李运田;郑宏 刊期: 2009- 01

  • 64层螺旋CT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的评价

    本文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评价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心内科及心胸外科房颤拟行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共50例,其中女性17例,男性33例,年龄40~77岁,平均59.18岁.46例为阵发性房颤,4例为持续性房颤.......

    作者:弓静;田建明;萧毅;生晶;董爱生 刊期: 2009- 01

  • 起搏器感染与起搏器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起搏器感染随着植入量的增加在临床上已经不少见了,起搏器接触性皮炎则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均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甚至破溃等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因此全面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谭琛;石红玲 刊期: 2009- 01

  • 迷走神经和肺静脉刺激对心房肌动作电位和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和肺静脉快速刺激对心房肌动作电位和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的影响.方法24只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犬.对照组:采用20Hz频率和0.2ms波宽刺激迷走神经,观察诱发心房颤动(房颤)情况.左上肺静脉(LSPV)刺激组:快速刺激LSPV4h,观察刺激前后左右心房和LSPV动作电位时限(APD)的变化,随后行迷走神经刺激,观察诱发房颤情况.迷走神经干预组:先采用5Hz频率、0.2ms波宽和5......

    作者:唐艳红;黄从新;赵庆彦;王晞;江洪;梁锦军;胡萍 刊期: 2009- 01

  • 异丙肾上腺素对兔右心室心外膜下心肌细胞电生理机制的影响

    目的文献报道一些Brugada综合征(Brugadasyndrome,BS)患者使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能够减轻ST段抬高,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和电风暴的发生.本文对Iso这一作用的细胞电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酶解法分离兔右心室外膜下心肌(sub-epicardium,Epi)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μmolIso作用前后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

    作者:李卫华;郑武扬;黄峥嵘;谢强;唐其柱;黄从新;陈良龙 刊期: 2009- 01

  • 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工作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华伟;陈新 刊期: 2009- 01

  • 复杂而有趣的Mahaim纤维

    自从1937年Mahaim束室纤维(希氏束到心室肌的异常连接组织)被报道以来[1],不同解剖部位的Mahaim纤维,如结室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心室肌)、结束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右束支)陆续被发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外科手术和经射频导管消融证实所谓的Mahaim旁路中绝大多数是右心房分支纤维(atriofascicularfibers,即旁路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游离壁近心尖处右束支远端)和右心房室......

    作者:王祖禄;陈新 刊期: 2009- 01

  •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因.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以上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超过50%,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于CHF的心肌舒缩功能,其传导性的改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的研究和实......

    作者:杨新春;陈新 刊期: 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