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硬皮病伴发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患者女性,57岁,反复心悸、胸闷2年,于2002年4月第3次入院.1997年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硬,诊断为局限性硬皮病,曾服强的松治疗1年.2000年9月开始,因反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先后2次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胡建强;曹江;周炳炎;秦永文 刊期: 2004- 03
-
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既可以解决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又以比外科小的创伤有效地治疗心血管疾病.随着导管技术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介入相关的并发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心脏压塞仍然是各种介入治疗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回顾分析1991年开展介入心脏手术以来,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其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汪芳;孙宝贵;何奔;汪爱虎;张建军;周国伟 刊期: 2004- 03
-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避免并发房室阻滞的经验
房室阻滞是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3%,主要发生在房室结双径路和间隔旁路的消融治疗;我院完成此类射频消融术1025例,无一例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兹总结避免此类并发症的经验.......
作者: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李旭平;王峻 刊期: 2004- 03
-
短QT综合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预测貌似健康的人群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或心脏猝死的临床因素,籍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乃至完全预防猝死的发生.晚近,学者们发现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与猝死相关,从而在心电图上找到一些猝死高危人群的一些线索[1,2].......
作者:洪江;郭继鸿 刊期: 2004- 03
-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抗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心肌梗死后3d、7d、30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的左心室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密度和范围.结果心肌梗死后3d,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在梗死周围和室间隔中降低,在右心室中增加(P<0.05);心肌梗死后7d,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
作者:喜杨;曲秀芬;于彦伟;李晶洁;赵钢;黄永麟 刊期: 2004- 03
-
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结构重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普伐他汀干预快速起搏的心房肌,观察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结构重构的作用,从而探讨他汀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机制及可行性.方法将17条犬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及干预组.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及干预;起搏组采用快速起搏心房的方法建立房颤模型,分别给犬植入420~500次/min的固定频率起搏器,起搏时间为4周.干预组以同样的方法植入起搏器并同时服用普伐他汀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起搏组及干预组起搏......
作者:商丽华;胡大一;赵秀丽;张仁汉 刊期: 2004- 03
-
心房不同部位刺激在显示肺静脉电位中的作用
肺静脉内的心肌袖组织在心房颤动(房颤)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已成为房颤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术中清晰准确地显示肺静脉电位(pulmonaryveinpotential,PVP),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和正确判断手术终点的关键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部位心房刺激在其中的作用.......
作者:尹晓盟;杨延宗;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林治湖 刊期: 2004- 03
-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学
目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采用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方法隔离肺静脉进行治疗,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1例阵发房颤患者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分别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应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注射器非选择性左心房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房颤的肺静脉电位.......
作者:丁燕生;杨俊娟;徐亚伟;周菁 刊期: 2004- 03
-
心房颤动的线性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与外科领域的探索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Cox[1]基于多发折返学说率先开展了外科迷宫手术(surgicalmazeprocedure).初的迷宫Ⅰ型及Ⅱ型手术虽可以使高达90%以上的病人恢复窦性心律,但术式复杂、并发症较多.后来,Cox对术式进行了简化,终发展成迷宫Ⅲ型手术[2].迷宫Ⅲ型手术的要点是在左心房环形隔离肺静脉,在右心房于上、下腔静脉开口之间纵向隔离.......
作者: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04- 03
-
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与4 mm温控消融导管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比较
Haissaguerre等[1]首次应用肺静脉消融的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以来,一些学者[2-8]纷纷尝试新的方法以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本组旨在探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常规的4mm温控消融导管进行比较.......
作者:金元哲;曾定尹;Stuart P Thomas;Diavid L Ross 刊期: 2004- 03
动态资讯
- 1 心房颤动犬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氧化应激的可能机制
- 2 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床旁心脏起搏
- 3 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后心律失常
- 4 心脏外科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荟萃分析
- 5 隐匿性房室旁路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及远期随访
- 6 进一步加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7 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特征
- 8 植入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并恶性心律失常一例
- 9 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进展:从基因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10 心律失常的防治新靶点——心肌钙释放通道
-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长期随访
- 12 定期超声心动图引导下AV及VV间期优化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长期疗效观察
- 13 单中心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5年随访
- 14 高盐摄入及补钾对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15 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评价方法及其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 16 鼠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的电生理特性
- 17 自动心室夺获功能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 18 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 19 8岁儿童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 20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QRS及QT离散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