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肺静脉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电生理工作者研究证实,源于肺静脉的快速局灶性冲动在房颤的诱发及维持上起重要作用,而90%以上的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1],其他的起源自上腔静脉、右心房游离壁、界嵴、冠状静脉窦口周围、左心房游离壁和Marshall韧带等.这些异位兴奋灶通过局灶触发(仅诱发房颤,不参与房颤的......
作者:赵擎;王玉堂 刊期: 2004- 03
-
环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三例
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部消融(circumferentialpulmonaryveinablation,CPVA)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之一,对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长期成功率分别过88%和70%左右.我院自2003年12月起共对16例房颤患者进行了CPVA术,其中3例为持续性房颤.......
作者:马坚;方丕华;楚建民;贾玉和;唐恺;张澍 刊期: 2004- 03
-
不同肺静脉电学隔离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普通射频消融导管、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超声球囊导管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方法自1998年8月至2003年12月共对206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术153例,其中在肺静脉电学隔离30min后对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导性进行再次评价者79例,根据使用不同的消融导管分为:A组(n=23),普通消融导管组;B组(n=35),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C组(......
作者:马长生;黄从新;董建增;刘兴鹏;王京;刘小青 刊期: 2004- 03
-
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初步研究
目的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仍不甚明了,尤其缺少人类在体的心内标测证据.本组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PAF的机制并指导消融.方法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4~66平均(52±9)岁,左心房(leftatrium,LA)内径22~40(32.6±6.2)mm.均经房间隔穿刺在LA内对PAF进行非接触式标测,......
作者:姚焰;张澍;唐闽;张劲林;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4- 03
-
阵发性心房颤动大静脉电隔离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大静脉(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顽固性特发性房颤患者,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以及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肌袖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治疗,电隔离后继续留置环状标测导管10~20min,观察自发电位发生情况.结果电隔离前心内标测显示32例患者的36根大静脉肌袖有自发电活动.以心房-大静脉传入阻滞为终点行......
作者:杨延宗;黄从新;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林治湖 刊期: 2004- 03
-
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较高,有时需及时用药物终止.当药物治疗无效时,体外直流电复律被认为是转复房扑和房颤的有效方法.然而高能量电流有时可造成皮肤烧伤甚至心肌损伤,而且电击前需使用镇静药.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已报道了将食管电极置入犬的体内对心脏进行低电压电除颤,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的电极系统,故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本组采用自行研制设计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
作者:郑方胜;祁学文;康宁宁 刊期: 2004- 03
-
短QT综合征--一种新的心脏性猝死综合征
短Q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病症.临床上,这个综合征以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不应期明显缩短、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高而尖,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眩晕、心悸、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或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以及晕......
作者:杨新春;陈新 刊期: 2004- 03
-
EuroPace 2003关于心房颤动导管根治术简报
2003年12月14~1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欧洲起搏、心律失常和心脏电生理会议(EuroPace2003)对有关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04- 03
-
成人经胸植入心外膜下心肌永久起搏器二例
文献报道的心外膜起搏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血管及手术后异常及右侧房室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起搏阈值的慢性升高.本文报告两例采用心外膜下心肌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
作者:任学军;李晶;张春芳;张金荣;张宏;尤斌 刊期: 2004- 03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双年会通知
......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刊期: 2004- 03
动态资讯
- 1 Carto系统及其在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 2 三维标测下儿童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及“零曝光”探讨
- 3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经验性抗凝方案评价
- 4 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指导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消融一例
- 5 85例中国人长QT综合征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及有关基因突变研究现状
-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频率依赖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132例长期随访
- 8 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9 心房颤动离子重构的病理生理表现和新的治疗机会
- 10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快速激活钾电流的研究
- 11 心脏再同步治疗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选择:临床试验与真实临床情况
- 12 推广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
- 13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一例
- 14 不同起搏方式(AAI vs 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 15 国产伊布利特致多发窦性停搏一例
- 16 代谢综合征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风险分层的附加效应
- 17 家庭监测发现T波过感知导致双心室起搏减少及抗心动过速起搏一例
- 18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功能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 19 健康人心率震荡的昼夜节律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