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年第6期文章
  • 26例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Starfix4195美国美敦力公司)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Starfix4195导线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7.7)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其他5例.观察Starfix4195导线植入至优起搏位点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中位随访10.......

    作者:周颖;鲍敏芳;王宇星;林海燕;张文波;徐耕 刊期: 2013- 06

  • 法洛四联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

    目的观察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心房扑动(房扑)的临床特点及消融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TOF根治术后并发房扑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1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共11例患者入选,TOF根治术后出现房扑的时间为9~32(19.5±6.5)年,消融时的平均年龄为31~47(39.3±5.8)岁,术中共对15种房扑进行了标测,8例表现为单纯围......

    作者:孙奇;马坚;胡继强;廖自立;郭小刚;陈柯萍;戴研;张澍 刊期: 2013- 06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更换患者无症状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ac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更换患者囊袋的无症状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CIED更换术并除外临床诊断囊袋感染或起搏导线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27例,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囊袋组织培养,并收集相关临床特征及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陈柯萍;戴研;刘志敏 刊期: 2013- 06

  • 他汀类药物预防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仅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两组其他基本情况相似.于术后3、9、15、21个月程控起搏器,调出起搏器存储的有关阵发性房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器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9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降低;继续服用他......

    作者:常瑜;吴娜;路长鸿;梁磊;任晓庆;张奎俊 刊期: 2013- 06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5年至2012年共57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192±36)min,X线曝光时间(28±8)min,随访时间(3.1±2.0)年,单次消融成功率42.......

    作者:周立;马建伟;刘旭;赵亮;姜伟峰;顾俊;王远龙;张晓栋;吴绍辉 刊期: 2013- 06

  • 不同起搏导线植入术中的损伤电流特征

    目的明确不同起搏导线在植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电流(COI)形态及变化特征.方法经起搏分析仪及体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右心室螺旋及翼状导线、左心室心脏静脉导线及埋植多年的右心室起搏导线产生的腔内心电图(ICEG),动态观察其形态及COI变化特征.COI大小指标包括J点后80ms处的ST段振幅(ST80),ST80与自身R波振幅之比(ST80/R)以及ICEG时限(IED).结果共记录81根起搏导线的ICE......

    作者:沙来买提·沙力;宿燕岗;徐勋龙;刘恩焘;贾林;葛均波 刊期: 2013- 06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及消融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和三磷酸腺苷(ATP),在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12月在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所有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136例患者,其中87例消融前后分别应用ISO+ATP诱发房颤,Lasso导管置于右上肺静脉口、消融导管置于左上肺静脉口,结合冠状静脉窦导管判断房颤的触发灶,然......

    作者:林建伟;刘强;蒋汝红;张祖文;盛夏;孙雅逊;张培;陈世权;傅国胜 刊期: 2013- 06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后乳头肌室性早搏

    目的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因其体表心电图与左后分支参与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样,都表现为心电轴左偏,伴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被误认为分支室早.为了明确二者起源点的异同,我们采用术中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来实时监测消融靶点的确切解剖位置.方法选择3例频发室早患者(男2例,女1例),平均24h室早30000多次,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在三维电解剖......

    作者:贾玉和;欧阳非凡;吕秀章;方丕华;任岚;刘铮;唐闽;侯翠红;马坚 刊期: 2013- 06

  • 左右心室导线间距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即刻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改变时,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5例符合适应证患者行CRT手术,术中将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先后将右心室导线植入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心尖部,分别测得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及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同时比较此2种不同部位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包括直接、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由正位及左侧位投影时测得)的差异.结果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主动脉速度......

    作者:汪菁峰;宿燕岗;秦胜梅;崔洁;陈海燕;葛均波 刊期: 2013- 06

  • 含碘抗菌贴膜在预防心血管电子器械植入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

    切口及囊袋感染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患者常见的手术并发症.随着CIED植入适应证的延伸,加上高龄患者日益增多、伴随疾病的增加均使感染风险增加.因此,预防CIED术后感染是围术期医疗安全的重点之一.手术野及周围皮肤污垢清除不彻底、切口出血及囊袋冲洗液外溢使切口周围的无菌布类浸湿而失去了保护作用,使细菌及污垢侵入,更易引起切口及囊袋感染.本文通过比较手术中使用含碘抗菌贴膜与未使用抗菌薄膜的......

    作者:凌峰;任淑华;鲁明;沈云;童晓珊 刊期: 201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