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窦性心律下通过三维电压标测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介绍一种不需行拖带标测,而在窦性心律下可标测和消融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方法两例男性患者,均在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出现室速.经胺碘酮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停药.其中例1为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在发作室速时心功能恶化伴顽固咳嗽;例2为下后壁心肌梗死,其临床室速有两种形态,室性早搏(室早)有多种形态.该两种情况占心肌梗死后室速的大部分,均不太适合常规的拖带......
作者:贾玉和;任岚;方丕华;唐闽;毛克修;赵允梓;楚建民;张澍 刊期: 2012- 02
-
室间隔起搏损伤电流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固定导线稳定性关系,为临床判断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室间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入选按常规方法将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间隔患者193例,在导线螺旋旋出即刻测试COI,同时进行起搏参数测试.结果按测得COI值分别为<5mV、5~10mV、>10mV3组,COI<5mV组平均(3.85±1.01)mV,COI5~10mV组平均(7.74±1.63)mV,COI>10m......
作者:何浪;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陈建明;刘元伟;吴巧元 刊期: 2012- 02
-
同源性心室分离酷似房室阻滞一例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气促、胸痛3年,再发伴下肢浮肿1周,呕吐半天入院.既往史: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20余年,临床诊断:持续性房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2型糖尿病.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65mmHg(1mmHg=0.133kPa).神智清醒,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0次/min......
作者:叶沈锋;吴祥;于霞 刊期: 2012- 02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植入永存左上腔内导线起搏治疗成功一例
右旋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而右旋心合并单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经外科手术治疗存活患者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复杂先心病同时存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而成功于上腔静脉内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病例.......
作者:王婷;董颖雪;杨延宗;高连君;夏云龙;尹晓盟;贾崇富;丛涛;赵威瑾;江雪;林治湖 刊期: 2012- 02
-
室性早搏与心功能不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人群PVC检出率约为50%,而临床检测出PVC的人群中约有40%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作者:潘佳君;赵建荣;吴立群 刊期: 2012- 02
-
microRNA调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三百万,平均每10s就有1人死于该类疾病.其中心律失常是严重的该类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内阻滞、室内阻滞、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目前大多数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欠佳,其中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不明是主要原因.近有关microRNA(miRNA)分子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
作者:张磊善;雷小勇 刊期: 2012- 02
-
左心室M层起搏对犬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室M层起搏对犬跨室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心室M层起搏技术防治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制作犬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及TDR的变化.结果分别行心室肌内、外膜和M层起搏,心肌各层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4.9±5.4)ns对(71.5±6......
作者:徐涛;王昊;张煜;廖德宁 刊期: 2012- 02
-
心外膜脂肪垫网络迷走神经干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外膜窦房结脂肪垫(SAN-FP)和房室结脂肪垫(AVN-FP)网络迷走神经干调控心脏活动的主控区.方法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以不同电压分别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干、SAN-FP和AVN-FP,测定窦性心率(SR)和AH间期,A组先消融SAN-FP,在刺激迷走神经干的情况下测定SR和AH间期,再联合消融SAN-FP和AVN-FP,B组则先消融AVN-FP,再联合消融AVN-FP和SAN-......
作者:周祁娜;张小琴;张玲;胡嘉禄;杨尚磊;陈华;马艳红;侯月梅 刊期: 2012- 02
-
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提高手术即刻疗效
目的观察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伊布利特(ibutilide,Ibu)对消融即刻疗效的作用.方法99例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左心房心房扑动(LAFL)的患者,静脉推注Ibu,推注中若复律立即停止;注射完lmg后10min仍未转复者,可重复注射但总量≤2mg.在静脉推注Ibu的同时重复标测并加强消融.记录给药前后心律变化,测量复律后的QT间期和RR间期.术后心电监护至少12h.结果静......
作者:杨龙;师睿;姚焰;陈文生;黄雯;包镜汝;郑黎晖;张奎俊;张澍 刊期: 2012- 02
-
应用重叠参考图像透视技术易化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操作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重叠参考图像透视技术(OverlayRef)对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入选1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OverlayRef组(97例)及对照组(97例).OverlayRef组使用OverlayRef技术(将参考图像以反白的形式叠加于透视屏上)辅助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操作.对照组常规方法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比较两组的总消融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量、肺......
作者:唐恺;肖彬;赵冬冬;张敬莹;陈艳清;徐亚伟 刊期: 2012- 02
动态资讯
- 1 抑制钙敏感受体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
- 2 希氏-浦肯野纤维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
- 3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 4 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
- 5 加强护理干预对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随访的作用
- 6 消融靶点处刺激可增加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判断标准的可靠性
- 7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5年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
- 8 动态心电图证实的心脏性猝死一例
- 9 可溶性ST-2和Galectin-3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
- 10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评价
-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优化管理一例
- 12 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 13 SureScanTM Advisa起搏系统植入后行3.0 T磁共振检查一例
- 14 经上腔静脉途径直接穿刺房间隔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 15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房室结消融及药物控制心室率疗效观察
- 16 纪念心电图临床应用100周年
- 17 《2015HRS/EHRA/APHRS/SOLAECE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程控及测试优化专家共识》解读
- 18 右心室流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19 抗凝管理服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 20 他汀类药物预防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