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双束支传导阻滞:一个老概念再审视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作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CRT治疗的患者中,仍有20%~30%对CRT治疗无应答[1].导致CRT无应答因素很多,QRS时限及形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CRT对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心衰疗效肯定,已经被推荐为Ⅰ类适应证.而对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CRT的推荐等级降低,认为从中获益不明显.然......
作者:王冬梅;齐书英 刊期: 2017- 05
-
肿瘤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逐渐以一种慢性病的模式长期存在.同时,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凸显,因此,肿瘤心脏病学(Onco-cardiology)应运而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协作组于2016年8月发布了《2016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1].本文结合指南及目前研究进展,就肿瘤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
作者:张艳丽;刘莹;刘基巍;方凤奇;夏云龙 刊期: 2017- 05
-
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被大量循证医学证实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CRT中获益,约30%的患者对该治疗无反应或无法耐受相关并发症,即CRT无应答[1].影响CRT反应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部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位置是CRT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
作者:闫丽荣;陈柯萍 刊期: 2017- 05
-
自主神经对房室结调控的新证据及临床启示
随着心脏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自主神经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相关.慢径区域有丰富的自主神经,很多学者对慢径区域自主神经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慢径区域自主神经干预的临床可能性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本文将对自主神经的房室结传导调控、自主神经参与形成AVNRT的可能机制及慢径区域自主神经干预治疗房室结相关心律失常作一......
作者:田少华;张树龙 刊期: 2017- 05
-
急性干预α7亚单位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对犬快速心房刺激诱发心房颤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α7亚单位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和激动组(n=6).快速右心房刺激(800次/min)6h,连续3h刺激后,对照组于4个心房神经节(GP)区域中注射0.9%NaCl溶液(0.5ml/个),激动组于4个GP区域注射含PNU-282987(α7nAChR激动......
作者:张友京;赵庆彦;张淑娟;钱永生;王友成;赵红宜;代子玄;唐艳红;王晞;王腾;黄从新 刊期: 2017- 05
-
慢性间歇缺氧对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间歇缺氧(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CIH)大鼠实验模型,探讨CIH对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纤维化信号传导通路.方法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4)、CIH组(n=6)和CIH+依那普利(enalapril,EN)组(n=5).CIH组和CIH+EN组给予每日间歇缺氧5h处理,连续间歇缺氧3周,CIH+EN组每日缺氧前给予依那普利1......
作者:李雄风;王卫定;张凯;袁梦;张跃;李广平 刊期: 2017- 05
-
微创栓塞法犬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其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1].动物模型在心肌梗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多以开胸为主,创伤大且模型不贴近临床;微创栓塞冠状动脉方法也存在很多不统一,比如栓塞靶血管选择、不同栓塞剂等;也缺乏对心肌梗死后相应的电重构进行评价,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后死亡的重要原因[2].因此,本研究采用微创冠状动脉内注射明胶海绵颗粒......
作者:单迎光;曹省;崔晶晶;代子玄;张淑娟;赵宏宜;钱永升;张友京;黄从新 刊期: 2017- 05
-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新临床研究的启示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房颤相关脑卒中的预防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随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推出和推广,房颤抗凝成为热点话题.......
作者:华伟 刊期: 2017- 05
-
RE-DUAL PCITM研究解析:循证引领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后抗凝治疗优化探索
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是临床上常见且特殊的患者群,对该类患者如何正确地进行抗栓治疗是临床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寻找疗效更佳、出血风险更小的口服抗栓策略已经成为优化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策略的突破口.......
作者:杨艳敏 刊期: 2017- 05
-
COMPASS研究结果: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成为冠心病抗栓治疗新选择
在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一项备受瞩目的大型临床研究——COMPASS(cardiovascularoutcomesforpeopleusinganticoagulationstrategies)研究: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用于预防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式发布研究结果.研究中,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于阿司匹林治疗的压倒性疗效优势,意味着冠......
作者:杨艳敏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心律失常领域新临床研究:来自美国心律学会2018年会的报道
- 2 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新进展——2009欧洲心脏病年会
- 3 一个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及临床研究
- 4 起源于右上肺静脉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术
- 5 左心耳封堵器压迫冠状动脉一例
- 6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分析
- 7 积极仔细地处理急性心脏压塞
- 8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
- 9 纤维化心房心肌病一例
- 10 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 11 家庭监测跟踪右心室导线阈值变化一例
- 12 异常J波伴发心室颤动一例
- 1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长期随访
- 14 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抑制作用
- 15 索他洛尔对离体猪右心室动作电位恢复特性的影响
- 16 转子在心房颤动维持及消融中的作用
- 17 心房颤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 18 加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 19 脑利钠肽的生理特性及其重组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20 召开第15届世界心律失常大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