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4期文章
  • 双心室起搏治疗VVI起搏模式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一例

    ⅤⅥ型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因其植入方便、价格低廉、能挽救病人生命等而众所周知,但这种非生理性起搏模式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起搏器综合征、心功能恶化、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等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或更换为生理性起搏模式.目前双心室起搏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应用双心室起搏治疗ⅤⅥ起搏模式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尚少有报道.......

    作者:徐伟;李晓宏;吉文庆;马冬辉;余洪松 刊期: 2007- 04

  • 美国心脏节律协会第28届年会纪要

    美国心脏节律学会(HeartRhythmSociety,HRS)年会是世界上规模大的心律失常学术盛会.第28届年会于2007年5月9日至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首府丹佛市(Denver)举行.本次会议内容包括首届心房颤动峰会(包括9场分会)、12个病例讨论课程、92个核心课程、24个辩论、9个专题论坛、19个专家见面会、47场摘要发言、6场壁报展示、19个专题会场.来自81个国家......

    作者:杨新春;范谦;李延辉;刘小青 刊期: 2007- 04

  • 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共入选了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2)岁,随机分配到低位房间隔起搏组(n=25)和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n=25),通过比较植入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固定成功率、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等评价低位右心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P波宽......

    作者:徐伟;黄从新;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马冬辉 刊期: 2007- 0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双腔劣于单腔吗——INTRINSIC RV临床试验介绍

    研究背景双腔和单腔起搏(ⅤⅥ)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照试验(DAVID)发现,与程控为ⅤⅥ模式的ICD相比,双腔起搏模式ICD有更高的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这些结果促使人们形成这种观念,ICD使用双腔起搏模式可能促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这可能由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引起,近期多项分析也支持这些结论,强调右心室起搏潜在的不良后果.......

    作者:华伟 刊期: 200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