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经导管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病灶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谷宏越;石铭宇;周立君;王越红;黄永麟
关键词:微波, 消融术, 导管, 房室环
摘要:目的 旨在寻找一种可控制经导管途径心内膜非随机部位的微波消融方法.观察释放不同微波功率、时间对房室环部位心肌损伤范围和血流动力学、心电学的影响.了解导致房室环部位透壁性损伤的微波输出功率和放电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用实验用犬32只利用射频电极导管的可操控性,结合X线影像,将外周介入用8F长鞘管导入并固定于左、右心室前、后壁近间隔的房室环处.快速交换送入自制的微波消融导管并记录到小A大V波.微波输出能量设定为8个级别组,共消融126个位点,其中40 W×60 s/120 s、50 W×60 s/120 s 4组消融左、右心室前壁;60 W×60 s/120 s、80 W×60 s/120 s 4组消融左、右心室后壁.除40 W ×60 s、50 W×60 s两组各7个消融点外,其余级别组均为16个消融点(左、右各8点).实验结束后取出心脏,以1/6π×长×宽×深计算损伤体积,观察是否形成透壁性损伤,并进行光镜病理学检查.结果 消融前后心电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环部位损伤体积随微波输出能量级别的递增而明显扩大,左侧损伤体积由(47.0±26.1)mm3增加到(326.7±109.0)mm3,右侧损伤体积由(48.6±29.1)mm3增加到(289.9±79.9)mm3,各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0.01,PR<0.01),损伤体积与输出功率呈正相关(rL=0.83,rR=0.87);而恒定功率时随时间的延长,损伤体积呈平行增加(P<0.05,r=0.85);与损伤体积相比,损伤深度与放电时间相关性更强(r=0.91).16个消融点发生透壁性损伤,其中5个消融点的透壁性损伤累及肺组织.微波消融产生的心肌损伤范围成椭圆体,显微镜下为均匀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的心肌组织间存在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可见少量附壁血栓.结论 利用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下病灶是可行的,引起的损伤可以深至犬心肌厚度的4/5至心外膜,但应高度警惕走行于心外膜房室环部的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的损伤.恰到好处的能量选择和得心应手的微波消融电极,还需更加精细的研究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