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低强度神经节丛刺激对正常心室电生理性质和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强度神经节丛(GP)刺激对正常心室电生理性质和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体重18~25kg的正常成年杂种犬39只随机分为正常心脏组(n=12)和急性心肌缺血组(n=27,其中对照组12只,低强度GP刺激组15只),以2根多极电生理导管记录左、右心室局部电图,以自制Ag-AgC1电极记录左、右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在正常犬,分别在6h低强度GP刺激前和刺激后测量心室各部位有效不应......

    作者:何勃;何文博;鲁志兵;黄兵;吴柳;胡笑容;崔博;江洪 刊期: 2013- 03

  • 功率、时间和间距对离体猪心双极射频消融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条件下多参数双极射频消融在离体猪心上形成的消融灶的形态大小,评价双极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预设功率(30W和40W)和灌注条件(1250ml/h)下用4mm的大头双极消融电极对新鲜离体猪心进行消融,电极间距离从12~17mm,时间从20~90s,测定交汇消融灶的长度、深度、连接率和爆破率.结果时间增加时,长度、深度、连接率、爆破率都增加;间距增加时,长度增加,深度、连接率、爆......

    作者:李敏;徐瑾;陈颖敏;罗章源;张文赞;何奔 刊期: 2013- 03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兔心房重构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四氧嘧啶介导的兔糖尿病(DM)模型,评价吡格列酮对DM兔心房结构性重构和电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健康成年家兔分成正常对照组(C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吡格列酮A组(DPG组,4mg.kg-1.d-1)和糖尿病+吡格列酮B组(DPI组,8mg.kg-1.d-1).所有家兔均经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建立Langendorff灌流的离体兔电生理心脏模型,测量房间......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富华颖;李健;程立君;王兴华;杨万松;刘彤 刊期: 2013- 03

  • 蛋白激酶C的空间不均一性分布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不均一性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联系.方法30只兔经I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分别在基线、PKC激动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100nmol/L)及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500nmol/L)状态下,应用程控刺激(S1S2)及动态S1刺激记录心室10个局部位点的动作电位时限(APD......

    作者:秦牧;刘韬;于胜波;胡河;黄鹤;黄从新 刊期: 2013- 03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和/或自发显影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和/或自发显影(S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7.1±11.9)岁,男1046例,女498例,阵发性房颤1297例.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两组:LAT和/或SEC组(109例)和无LAT和/或SEC组(143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房......

    作者:黄俊;刘甜;薛玉梅;刘方舟;梁妍;邓海;费洪文;吴书林 刊期: 2013- 03

  • 持续性心房颤动线性消融的五年随访结果

    目的导管消融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心房基质改良的线性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消融术式与消融远期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因药物无效而接受了步进式线性消融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病例,依据房颤能否被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消融转复组和消融加电复律组并平均随访至术后5.3年.结果87例患者中有50例(57.5%)术中通过线性消融直接终止了房颤......

    作者:吴灵敏;姚焰;郑黎晖;张奎俊;张澍 刊期: 2013- 03

  •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三磷酸腺苷激发试验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三磷酸腺苷(ATP)激发肺静脉(PV)传导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56例接受PV电隔离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男38例,年龄(59±12)岁],在PV隔离20min后给予ATP(0.2mg/kg),观察PV传导恢复与否,并对传导恢复的PV再次消融,直至ATP激发试验阴性,分析与PV传导恢复相关的临床及术中指标.结果19例(33.9%)患者PV传导恢复,其中右侧PV......

    作者:田颖;刘兴鹏;尹先东;周旭;石亮;焦震宇;李艳兵;汪爱虎;刘小青 刊期: 2013- 03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5例HCM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作为病例组.1∶2匹配人选50例同期行导管消融且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匹配的不伴HCM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24例患者和对照组47例患者完成随访.病例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47.6±7.6)mm对(40.5±8.2)mm(P=0.001).病例组房颤相关症......

    作者:闫倩;董建增;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宁曼;陈珂 刊期: 2013- 03

  • 持续性心房颤动递进式消融术后复发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

    目的阐明递进式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复发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持续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19例患者.结果19例患者均通过详细的三维激动标测(>200个采集点)和在每个折返环内拖带的方法确定了双环折返的机制,其中大折返环和大折返环组成的双环折返13例,大折返环和局部小折返环组成的双环折返6例.大多数病例消融策略采取分......

    作者:张劲林;唐成;张勇华;邓成刚;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苏晞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