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年第3期文章
  • 单导管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与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使用单导管技术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和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方法78例住院患者(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41±11)岁.采用Carto及单一专用导管行电解剖重建、激动顺序标测、起搏与拖带或基质标测,实施射频消融.部分病例与多排CT心脏影像融合显示,观察即刻成功率、消融成功靶点的分布、并发症,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共75例完成消融,73例采用单导管技术,即刻成功71例.成功消融部位:右......

    作者:方冬平;刘天骄;郭成军;何东方;卢春山;李果;张英川 刊期: 2011- 03

  •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调查单中心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发作特征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23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ES定义为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导致ICD治疗,或ICD监测到持续30s以上的VA但未发放治疗.结果在(26.9±21.3)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41(33.3%)例患者(ES组)发作139次ES(3.4±3.......

    作者:余金波;杨兵;徐东杰;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侯小锋;张凤祥;陈红武;居维竹;李新立;曹克将 刊期: 2011- 03

  • 伴右心室出口的左心室起源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

    目的折返性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绝大多数发生于左心室并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本文报道1组VT折返环位于左心室但出口在右心室且表现为左束支阻滞(LBBB)的病例.方法3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死伴VT而接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4例临床有LBBB形态的VT.使用非接触等电位和虚拟单极标测判断VT起源,结合舒张中期电位(MDP)和拖带标测确定折返关键通路和消融靶点.用盐水冲洗电极......

    作者:杨龙;姚焰;郑黎晖;陈文生;黄雯;包镜汝;师睿;张奎俊;张澍 刊期: 2011- 03

  • 起源于乳头肌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

    目的报道特发性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连续8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经电生理检查及心室造影证实起源于左/右心室乳头肌的VA患者,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6例、频发室性早搏(PVCs)2例,男7例,女1例,年龄4~66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结果8例患者中,6例VA起源于左心室后组乳头肌,余2例分别起源于左心室前组乳头肌和右心室间隔部乳头肌.与特发性左心......

    作者:李世倍;王祖禄;梁延春;梁明;韩雅玲;金志清;张虹;时书音 刊期: 2011- 03

  • 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的报道7例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射频消融.方法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21±9)岁.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3.7±2.0)年.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VT和SVT,并进行消融.结果7例患者心房或心室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VT合并SVT.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室VT合并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AFL)1例,其余6例均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心室特发性室速(ILVT),......

    作者:胡继强;杨倩;廖自立;侯煜;马坚;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11- 03

  •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话题的由来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定义是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J点抬高≥0.1mV,且QRS波和ST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或者一个直立小波(J波).虽然Brugada综合征符合上述定义,但通常意义上的ERS是指位于下壁和/或侧壁导联上的早期复极现象.众所周知,ERS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

    作者:刘兴鹏;Michel Haissaguerre 刊期: 2011- 03

  • 来自HRS2011的新临床研究揭晓

    第32届心律会议(HRS2011)于2011年5月4日至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会议除发布两个专家共识外,有五项新临床研究的发布引人注目,简要报道如下.SToPAF研究:他汀可预防心房颤动吗SmitaNesi教授报道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SToPAF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电复律后随机接受80mg阿托伐他汀(n=33)或安慰剂(n=31)治疗12个月(或房......

    作者:张海澄 刊期: 2011- 03

  •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目前认识和建议(2011年修订版)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发展简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ardiac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起搏器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植入量日益增加,相关的临床问题也随之增多,例如CIED的感染、导线故障、静脉血栓形成等.特别是感染,轻者为局部囊袋肿胀、化脓、破溃,......

    作者:王方正;马坚;黄德嘉;黄从新;曹克将;华伟;沈法荣;吴立群;宿燕岗;杨杰孚;王景峰;陈泗林;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