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缝隙连接阻滞剂heptanol对缺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滞剂heptanol对局部心肌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离体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前壁局部缺血.观察不同浓度heptanol对缺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记录在0、缺血10、20及30min各时间点动作电位复极90%时限(MAPD90)、心率、PR间期以及QT间期的变化.结果heptanol可以明显降低由于缺血引起的室性心动过......
作者:孙冰;齐向前;徐文俊 刊期: 2010- 03
-
氧化应激对心房颤动心房间质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对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0只犬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普罗布考组.无菌条件下开胸手术,植入高频起搏器(400次/min)心房快速起搏6周,建立房颤犬模型.普罗布考组于起搏前1周服用普罗布考(100mg/kg),至起搏6周结束.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犬心房肌MMP-9、T......
作者:盛力;李悦;李为民;公永太;闫薇;刘广忠;宋健 刊期: 2010- 03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老年大鼠心室肌中的表达及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1)成年组:假手术组(SO,n=10)、心肌缺血组(MI,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NS,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阿托品(0.5mg/kg)组(MI-VNS-Atr,n=13)和心肌缺血......
作者:胡笑容;周晓亚;徐昌武;崔博;温华知;鲁志兵;江洪 刊期: 2010- 0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Ito Kv4.2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对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Ito亚单位Kv4.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干细胞组和心肌梗死+细胞培养基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在梗死周围分别注入BMMSCs......
作者:沈文志;王德国;张凤祥;翟立上;曹明勇;居维竹;陈红武;杨兵;陈明龙;曹克将 刊期: 2010- 03
-
努力提高我国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应用水平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QRS波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2002年ACC/AHA/NASPE第一次将CRT治疗心力衰竭列入起搏适应证(Ⅱa类).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不断提升.......
作者:华伟;陈新 刊期: 2010-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治疗的希望所在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是目前心脏病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超过4000例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业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不仅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而且能逆转心肌重构,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立群;陈新 刊期: 2010-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膈神经刺激的单中心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心力衰竭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35~86岁,接受CRT/CRT-D植入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78例患者成功植入,成功率为98.7%.植入术中、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率为12.8%.后静脉、侧后静脉是其好发部位,身材偏矮小及心脏增大的患者CRT植入......
作者:林永青;王景峰;陈样新;袁沃亮;陈明 刊期: 2010-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前后QRS时限差值对无反应和超反应的预测价值
目的论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前后QRS时限的差值是否能够预测CRT治疗的无反应和超反应.方法将接受CRT治疗的55例患者,分为无反应组、不包括超反应者的有反应组和超反应组3组,通过组间比较和绘制ROC曲线,论证植入CRT前后QRS时限的差值是否能够预测CRT治疗的反应性.结果植入后QRS时限在无反应组、不包括超反应者的有反应组以及超反应组依次降低,QRS时限的差值在无反应组、不包括超......
作者:乔青;丁立刚;华伟;江勇;孙欣 刊期: 2010-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轻微和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作者:金奇;吴立群 刊期: 2010- 03
-
经颈内静脉升级常规起搏器为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明显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大量既往植入常规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如何升级为CRT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严激;徐健;范西真;孙贤林;安春生;陈康玉 刊期: 2010- 03
动态资讯
- 1 频率应答起搏器在上海地区的应用情况
- 2 影响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3 异丙肾上腺素对兔右心室心外膜下心肌细胞电生理机制的影响
- 4 器质性心脏病疤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策略
- 5 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学特性研究
- 6 镁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效应
- 7 VVI起搏导线张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8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房室阻滞一例
- 9 永久希氏束起搏的长期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 10 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1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特性研究
- 12 高敏C反应蛋白能预测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心房颤动复发
- 13 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 14 心脏起搏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 15 经头静脉同时植入两根导线行双腔起搏
- 16 肺静脉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和延迟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 17 晕厥患者植入心脏事件记录仪后发现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一例
- 18 心房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改变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 19 普罗帕酮中毒致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例
- 20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界嵴连接蛋白40蛋白和基因转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