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年第5期文章
  •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bundlebranchreentranttachycar-dia,BBR-T)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诱发室速的6%[1].BBR-T是人类心室折返激动中惟一具有清晰明确的折返环的室速.希氏束(至少其远段)-束支-浦肯野系统(HPS)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必需组成部分[2].BBR-T也呈持续性单形室速,远比伴随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室速少见.......

    作者:陈新;陈若菡 刊期: 2008- 05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长QT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经验.方法8例LQTS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平均年龄(38.9±16.7)岁.在随访期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ICD的各项程控参数.结果平均随访(27.3±25.9)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了101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事件.在出厂程控参数下,共记录到44次VF事件.重新设置VT/VF的识别及治疗......

    作者:孙奇;陈柯萍;陈若菡;华伟;浦介麟;张澍 刊期: 2008- 05

  • 心动过速终止后短暂心室复极异常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长时间心动过速终止后对心室复极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3例长时间心动过速(9d~6个月)患者,两例为长时间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无休止性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并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另1例为主动脉瓣换瓣术后5年发生束支折返性室速;第3例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伴心功能不良并因三度房室阻滞于10年前植入单腔起搏器.结果3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并无晕厥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而在心动过速......

    作者:单其俊;陈椿;张晓宇;徐东杰;邹建刚;陈明龙;杨兵;侯小峰;曹克将 刊期: 2008- 05

  • 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晕厥

    晕厥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突然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且能自行恢复的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证实,在所有晕厥事件中,心脏性晕厥占9%~34%[1],其主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脏机械活动障碍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前者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发病突然,易导致猝死,故在临床中已引起广泛关注[2-3],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与晕厥的关系远没有得到重视,现将能够引发晕厥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作者:杨延宗 刊期: 200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