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心脏缺血和再灌注对冠状动脉内起搏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及规律.方法10只小型约克猪,按照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法,使用0.014英寸的BWM导丝进入左前降支(LAD)远端.使用over-the-wire(OTW)球囊沿导丝进入血管,到达距导丝远端1cm处.采用球囊堵闭造成心脏I/B模型,血管堵闭和再灌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导丝......
作者:崔炜;谢瑞芹;刘凡;都玉明;李保华;吴金凤;鲁静朝;谷国强;郑红梅;杨秀春 刊期: 2008- 05
-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SCD)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WHO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约1700万人群中,40%~50%是SCD.SCD虽然有多种定义,但目前一般认为是在1h内出现的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非预期死亡事件或无目击者的死亡事件.心脏骤停(SCA)不等同于SCD,SCA如果救治失败会引起真正的SCD.......
作者:曹克将 刊期: 2008- 05
-
应进一步加强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
现代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定义为(1)临床上有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的证据;(2)从突发症状到死亡的时间在1h之内;(3)不明原因的死亡,此前24h内病人情况良好.......
作者:黄从新 刊期: 2008- 05
-
第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the6thChinaatrialfibrillationsymposium,CAFS)于2008年7月3日至5日在大连举行.来自国际以及两岸三地的近百名专家及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对心房颤动(房颤)这一世纪顽疾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导管消融......
作者:杨延宗;马长生;张澍;黄从新 刊期: 2008- 05
-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解读
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1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和修订.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化、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再次对2002年ACC/AHA/NASPE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本文主要探讨新指南关于植......
作者:华伟;张澍 刊期: 2008- 05
-
短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报道4例短QT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总结4例短QT综合征的诊治过程,其中2例患者成功地实施电生理检杳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例住院期间猝死,1例药物治疗,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分别随访3年和4个月,无症状,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短QT综合征QT问期动态变化大,猝死风险高,射频消融可消除快速心律失常,可能是有效预防短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的方法之......
作者:李海宴;郭成军;任学军;卢春山;韩智红;吴长燕;李宇;陈方 刊期: 2008- 05
-
16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地区确诊为LOTS的家系1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同步6或12导联心电图记录,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发病年龄(19.2±14.8)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9.2%.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3:13(18.8%:81.2%).发病症状多以晕厥为主要表现15例(93.7%);症状......
作者:薛小临;杨海涛;孙超峰;张爱峰;王东琦;崔长琮 刊期: 2008- 05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SCD)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可怕杀手,其主要原因多数为心室颤动(VF).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具有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ICD是预防SCD为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总结46例植入ICD患者追踪随访的结果,探讨ICD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中的确切疗效.......
作者:林永青;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聂如琼;耿登峰 刊期: 2008- 05
-
心室颤动的除颤和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每年都夺去大量患者的生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SCD患者中80%以上为心室颤动(室颤).本文将阐述对室颤的除颤和药物治疗的一些新认识.......
作者:黄永麟;陈桂英 刊期: 2008- 05
-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
作者:李康;丁燕生;杨俊娟;周菁;盛琴慧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
- 1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希阿里网
- 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稿约
- 3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5年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
- 4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十年回顾
- 5 探索中国医学研究之路跻身世界科学之林
- 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传导一例
- 7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治疗
- 8 单纯抗凝治疗急性大块右肺动脉栓塞一例
- 9 ST段抬高性室性早搏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分析
- 10 旁路下传心室时间对预激综合征QRS波影响的实验研究
- 11 电生理标测技术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治疗一例
- 12 酷似右束支阻滞的巨大J波一例
- 13 强化培训,稳步推动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 14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右心室阳极夺获现象的观察和处理
- 15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 16 48例心房颤动伴长RR复律前后的心电观察
- 17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 18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影响
- 19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 20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