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年第3期文章
  • 运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住院的常见原因及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花费66亿美元[1];欧洲约有450万房颤患者,相关医疗负担及生产力丧失的总额高达157亿美元[2];我国的房颤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预计到2045年会超过2500万[3]。因此,无论对于人类健康或医疗花费,房颤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房颤主要与衰老有关[4],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

    作者:侯晓霞;董建增 刊期: 2016- 03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与无症状脑栓塞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房颤患病率为0.50%~1.00%,且随年龄升高而增加,49岁以下、60~70岁和80岁以上分别为0.12%~0.16%、3.70%~4.20%和10%~17%[1]。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是房颤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率是正常人的5倍[2],从而导致患者致死致残。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治......

    作者:徐娇艳;王如兴;姚焰 刊期: 2016-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通过调控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表达改善心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调控线粒体基质钙稳态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左束支消融后右心室快速起搏4周建立心衰犬模型(n=6),联合心外膜电极刺激4周建立CRT治疗组(n=6),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3)。在观察终点测量心功能及心肌同步性超声心动图指标;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变化;基因芯片筛查及多聚酶链反应(PCR)验证线粒体钙通道相......

    作者:李明辉;巩雪;虞勇;禹子清;周年伟;秦胜梅;舒先红;邹云增;葛均波;陈瑞珍;宿燕岗 刊期: 2016- 03

  • 钙调蛋白激酶Ⅱ抑制剂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抑制剂(KN-93)对异丙肾上腺素(ISO)作用下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小鼠心室肌细胞,将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干预组(ISO组)、异丙肾上腺素+KN-92干预组(ISO+KN-92组)、异丙肾上腺素+KN-93干预组(ISO+KN-93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ISO及KN-93对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

    作者:黄燕;黄从新;王丹丹;王鑫;唐艳红;王腾 刊期: 2016- 03

  • 阿利吉仑及贝那普利对犬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离子通道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及贝那普利对犬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离子通道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心房起搏对照组(C组),心房起搏+阿利吉仑10mg?kg-1?d-1组(A组),心房起搏+贝那普利4mg?kg-1?d-1组(B组)。每组6只。S组植入起搏器,不行起搏刺激及药物干预。C组植入起搏器并起搏,无药物干预。A组及B组分别于起搏开始前3d开始给予口服阿利吉仑10mg?......

    作者:赵志强;李卫民;李健;王兴华;杨万松;程立君;李广平 刊期: 2016- 03

  • 白藜芦醇上调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8)和白藜芦醇组(Res组,n=8),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8),其中Res组给予10mg?kg-1?d-1剂量的灌胃(1次/d),MI组和sham组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4周后,对大鼠行在体程序性电生理刺激实验;Masson’s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免疫......

    作者:王光宇;毕亚光;叶婷婷;张庆勇;魏盟 刊期: 2016- 03

  • 临床心电生理已进入“全三维模式”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心律失常基础研究阐明了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放射影像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这些学科的结合,使临床心脏电生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导管消融根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拉开了彻底改变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模式的序幕。......

    作者:姚焰;张澍 刊期: 2016- 03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漏服β受体阻滞剂导致电风暴一例

    随着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在临床上广泛应用,ICD电风暴已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MADITⅡ试验表明,ICD电风暴增加中期死亡率7倍,尤其是发生ICD电风暴后的前3个月死亡率增加18倍。在SCD-HeFT试验中,反复电除颤增加总体死亡率8倍。而对该恶性心律失常重症的恰当处理取决于医生对每例患者的全面分......

    作者:孙磊;顾翔;张薏;鲍正宇;沈建华;杭霏;朱业 刊期: 2016- 03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刊期: 2016- 03

  • 诡异的心室提前脉冲

    患者为老年男性,89岁,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及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于2013年7月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美国美敦力公司)。图1~3均为该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片段,记录时间分别为00:57:29、01:27:39及01:57:50,每次记录时间间隔刚好为30min。前4个心动周期心房及心室脉冲顺序发放,AV间期240ms,AA间期1090ms,心房起搏频率55次/min,心室......

    作者:李则林;陈顾江;徐立文 刊期: 201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