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精彩2012——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回顾
2012年已经过去,我们进入了2013年!2012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在心律失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发现和进展.现简要探讨一下2012年10大研究,这些研究必将对未来数年的心律失常领域有重要影响.......
作者:John D.Day;张澍 刊期: 2013- 01
-
家庭监测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在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患者,及通过家庭监测系统所获得的每日资料和报警的数据,分析信息的成功传输比例、起搏器阈值变化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间浙江地区55例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患者,双腔起搏器46例、C......
作者:池菊芳;郭航远;周妍;唐伟良 刊期: 2013- 01
-
短QT间期并Brugada样心电图患者SCN5A突变的分子遗传学及电生理机制
目的发现1例短QT间期合并Brugada样心电图患者,具有猝死家族史,报道其分子遗传及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方法通过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对表达突变基因序列的HEK293细胞进行膜片钳分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基因筛查发现患者SCN5A基因第2066位核苷酸G>A杂合子错义突变,从而导致第689位密码子由精氨酸变成组氨酸(R689H).细胞膜片钳分析发现R689H突变型钠通道不能产......
作者:周慧;俞建华;胡金柱;程晓曙;洪葵 刊期: 2013- 01
-
心内膜及心外膜途径消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经心内膜和/或心外膜途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行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定的DCM患者VT消融流程,根据临床VT的不同诱发结果,采用不同的消融终点,联合心内膜和心外膜途径消融治疗.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DCM合并VT患者,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结果共17例患者完成射频消融.其中14例通过心内膜标测消融,3例联合心外膜标测消融.术中10例患者......
作者:杨庆;孔令秋;付华;胡宏德;崔凯军;刘兴斌;姜建 刊期: 2013- 01
-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的介绍缺血性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三维标测方法及消融策略.方法7例缺血性心肌病室速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46~70(57±8)岁.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室速反复或无休止发作,包括1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频繁放电而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首先进行心室基质标测,继而结合激动时间、起搏、拖带等标测方法,分析室速的起源点、折返......
作者:倪杰;杨兵;居维竹;赵育洁;袁义强;张凤祥;陈红武;顾凯;郦明芳 刊期: 2013- 01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系统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医院植入ICD及CRT-D的所有患者分为3组:ICD一级预防组,ICD二级预防组及CRT-D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所有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死亡原因设置为:心力衰竭死亡、其他心脏原因死亡、非心脏原因死亡、猝死及不知原因死亡.结果共有289例患者植入ICD或CRT-D,I......
作者:孙国建;吴巧元;何浪;刘元伟;沈法荣 刊期: 2013- 01
-
心腔内超声指导左前侧乳头肌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起源于心室乳头肌的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特殊心律失常.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射频消融有较大难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在国内率先应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ECHO,ICE)指导对1例起源于左心室前组乳头肌的室早进行了射频消融.术中导管与乳头肌解剖关系清晰可见,术者较易将消融导管头端稳定贴靠至乳头肌从而实施标测消融.在该病例中,ICE提供了与传统标测......
作者:居维竹;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顾凯;郦明芳;曹克将 刊期: 2013- 01
动态资讯
- 1 右心室心尖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 2 可兼容磁共振检查的新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附两例报告)
- 3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V1'电压>1.5 mV对诊断间隔性病变的探讨
- 4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
- 5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三度房室阻滞起搏器植入的随访
- 6 右心室流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7 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 8 希氏束区起搏的研究进展
- 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单、双线圈除颤导线对比研究
- 10 卡托普利对慢性实验犬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 11 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调查
- 12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患者应用初步经验三例
- 13 心电轴上偏和下偏两种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并存的导管消融
- 14 心脏起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15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与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对照研究
- 16 多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研究进展
- 17 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在豚鼠整体心脏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18 动态优化AV/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 19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的特点及其预后价值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