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桥粒芯糖蛋白基因沉默对HL-1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桥粒芯糖蛋白(DSG2)基因沉默对HL-1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以及纤维化、脂肪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DSG2基因编码区的干扰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转染HL-1细胞.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DSG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筛选出沉默效率佳的细胞株.观察其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纤维化与脂肪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

    作者:丰尚鹏;杨兵;陈明龙;周秀娟;王静;王本琪;王薇;李丹丹;宋华连;周本军;陈红武;张凤祥;居维竹;郦明芳;曹克将 刊期: 2012- 03

  • 起搏器更换或升级:经验与指南

    目前,单腔起搏器的担保时间为8年,双腔起搏器为6年.在起搏器电池耗竭或患者病情变化,如心功能恶化时,患者将面临更换或升级起搏器的问题.而更换本身就是起搏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更换或升级术中、术后常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对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电池耗竭(包括起搏器的使用期限已到、电池提前耗竭)是心脏起搏器更换的主要原因,其他还有感染、导线断裂、导线脱位、皮肤无菌性破溃、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

    作者:沈法荣;张澍 刊期: 2012- 03

  • 第四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学组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于2012年2月24至26日在古都南京召开.此次邀请到包括美国心律学会前任主席Reynolds教授、欧洲心律学会主席Kuck教授、亚太心律学会主席陈适安教授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授课,与会人员超过800人,共同研讨室性心律失常基础与临床的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会议内容包括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

    作者:陈红武;曹克将 刊期: 2012- 03

  • 重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无痛性治疗

    接受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患者一旦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VT),ICD将给予正确识别并治疗,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给予ICD的正确放电治疗,但是即使是正确的放电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减少ICD电池寿命,更重要的是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近年来提倡ICD的无痛性治疗,即对于VT尽可能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来终止心律失常,即使对于频率较快的VT也提倡首先尝试A......

    作者:陈柯萍 刊期: 2012- 03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安全保障下无痛治疗一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或猝死.如何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少ICD放电,特别是减少不恰当放电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ICD的参数设置,及在ICD保护下联合其他治疗以减少ICD放电.患者,男,65岁.因“反复心慌、头晕1年,晕厥2次”入院.外院发作晕厥时心电监测记录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经胸外同步直流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有高血压病史10......

    作者:张曦;范洁;王礼琳;丁立群 刊期: 2012- 03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术后随访

    目的了解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术后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从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以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全部患者,通过定期随访及调阅患者的ICD内存储的数据了解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IC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工作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

    作者:陈旭华;王靖;丁立刚;浦介麟;楚建民;华伟;张澍 刊期: 2012- 03

  • 58例起搏系统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目的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选择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所有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入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58例起搏器相关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52例,合并全身感染6例.与同期住院的所有起搏器患者相比较,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为0.93%,其中起搏器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

    作者:戴研;陈柯萍;马坚;王方正;陈若菡;华伟;张澍 刊期: 2012-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影响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情况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术中采用3种起搏模式:右心室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和双心室顺序起搏(左心室优先50ms和80ms,右心室优先50ms和80ms).然后分别从左心室或右心室导线引入多2个期前刺激,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共有15例成功植入CRT-D的患者入选,男11例,年......

    作者:丁立刚;华伟;王欢;乔青;王靖;刘志敏;樊晓寒;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2- 03

  • 起搏器更换相关并发症的单中心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起搏器更换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起搏器更换的714例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工作人员通过常规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之后改为每年1次,并以电话随访方式进行非定期随访.通过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随访(19.5±9.7)个月.所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均纳入本次研......

    作者:王欢;华伟;丁立刚;王靖;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2- 03

  •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大P波时限(PMD)和小P波时限(PMID),然后计算P波离散度(PWD).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RT植入术后......

    作者:甘天翊;汤宝鹏;许国军;李晋新;周贤惠;张宇;李耀东;张燕一;马洪山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