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瓣环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特征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左、右心室的流出道,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经成为治疗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1-3].但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IVT或PVC的起源部位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室性心律失常进行RFCA是否有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是探讨瓣环部起源的IVT和PVC对RFCA的效果及其临床特征.......
作者:吴晓羽;梁兆光;曲秀芬;谷宏越;李为民;内藤滋人 刊期: 2005- 05
-
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报告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心病.方法对反复晕厥或心脏骤停发作的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例男性患者,年龄40,51和39岁.2例反复发生晕厥,动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1例运动时室速/室颤.3例血管造影均发现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心电图U波明显,晨起或运动时一过性缺血型ST-T改变,室性早搏先于ST-T改变出现.以QRS波形态定位,电风暴......
作者:郭成军;张英川;阎方明;方冬平;郝蓬;刘冰;何东方;李果 刊期: 2005- 05
-
新一代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多形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工艺技术的进展,双腔ICD提供房室顺序起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能精确地区分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并能储存心房、心室的心内电图,提供更多、更确切的心律失常信息.......
作者:汤宝鹏;马依彤;郑朝阳;匡政宇;张燕一;王疆;木胡牙提 刊期: 2005- 05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标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标测方法.方法对52例行射频消融的IVT患者进行标测.39例源于右心室的IVT采用消融导管右心室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12例起源于左心室的IVT以发作时消融电极导管在左心室内标测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s的早高频低振幅电位为消融靶点(激动顺序标测法),1例左心室......
作者:赵友民;刘恒亮;李英梅;关怀敏;解金红 刊期: 2005- 05
-
短QT间期与短QT综合征
QT间期指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是心室电兴奋过程的标志.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生理状态下,心率快时QT间期短,心率慢时QT间期长.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44~0.32s.影响心室电兴奋过程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引起QT间期缩短.短QT指QT间期短于正常范围.......
作者:郭成军 刊期: 2005- 05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治疗三例
随着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技术改进及程控参数的多元化,其操作更加简单,应用也更加普及.......
作者:王羽;刘云兵;罗采东;吴屹;赵亮 刊期: 2005- 05
-
触发心室颤动室性早搏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例
心室颤动(室颤)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复苏成功率低且容易再次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疗效,但目前好的治疗选择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2],但ICD工作寿命短且治疗费用昂贵,长期应用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近两年来研究发现希氏-浦肯野系统所致的早搏与室颤的发作有关,这为导管消融预防室颤发作带来了曙光[3].......
作者:杨平珍;吴书林;詹贤章;李海杰;薛玉梅;陈纯波 刊期: 2005- 05
-
标测浦肯野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中标测浦肯野电位(PurP)和舒张期电位(DP)的作用.方法44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9~74岁,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均有阵发性心悸史,ILVT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41例、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右偏3例.在ILVT时标测到早PurP或DP的部位进行消融.结果44例患者的ILVT均在左心室间隔左后分支(41例)或左......
作者:王祖禄;梁延春;韩雅玲;孙鸣宇;王晶;马薇;黄从新 刊期: 2005- 05
-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及致心律失常因素基础上的室性心动过速(VT).RVOT-VT在国外约占全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80%左右[1],在国内也不少见.......
作者:狄文成;张澍 刊期: 2005- 05
动态资讯
- 1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09年修订版)
- 2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 3 SCD-HeFT试验结果公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力衰竭试验
- 4 额面心电轴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意义
- 5 心脏再同步治疗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还是抑制
- 6 心外膜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一例
- 7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左心房线性消融后复发的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的必要性
- 8 自发性心绞痛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
- 9 鼠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的电生理特性
- 10 R波移行导联和V2转换率对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价值
- 11 右心室间隔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 12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肺静脉相关的心房颤动合并其他类型快速心律失常
- 13 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心脏静脉血流异常分析
- 14 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二例
- 15 24年来心房颤动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 16 基于MEDLINE收录的室性心律失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17 低强度自主神经节刺激对犬心房离子电流的影响
- 18 关于生理性起搏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
- 1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双腔劣于单腔吗——INTRINSIC RV临床试验介绍
- 20 2000年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